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吧。許黟著墨書寫,花了半天時間,把《傷寒雜病論》中十卷之一寫出來。

全篇有八萬多字,以許黟的速度,每天拿出兩個時辰用來抄錄,也要半個多月的時間。

*

十天之後,糖漬枇杷可以開蓋吃了。

三十多斤的枇杷,去皮去核,糖漬過後就只剩三分之一多。用乾淨的勺子舀出來放到碗裡,還沒吃呢,就先聞到一股清甜的果香味。

許黟用筷子夾了一塊吃進嘴裡,口感軟甜,好似黃桃罐頭,但味道不一樣,沒有黃桃罐頭濃郁的香味,反而吃著清涼可口,依舊有潤喉清肺的作用。

他很驚訝,連忙去到院子裡,摘了一把薄荷回來。

這薄荷是他從山腳下看到的,便挖回來種在院子裡,沒想到種活了。

薄荷能清利頭目、疏肝行氣、利咽等諸多功效,還可以用它來治風熱感冒,咳嗽,化痰……它有個土名叫「銀丹草」,有的百姓會拿它來當野菜吃。[注1]

當菜吃的話,可以拿來煮薄荷粥,炒薄荷飯。三月三時,有的地方民俗會用薄荷、九層塔、雞屎藤等剁碎炒飯,做出來的炒飯味香營養價值高,屬於藥膳之一。

許黟不做炒飯,他做的不好吃,他拿薄荷泡茶。

加入金銀花、白菊,再有少許鹽巴,喝著能神清氣爽、解毒敗火。[注2]

最近他夜夜挑燈抄錄醫書,睡得比之前的都要晚,他就連著三天摘薄荷泡茶,加上白菊,還能起到清目作用,一舉兩得。

摘回來的薄荷用清水洗淨,再拿開水燙過,放進到盛著冰水的碗裡,加入一勺糖漬枇杷。

沒一會,許黟獨創出一道香飲子。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打算去請幾個相熟的人過來品嘗。

第40章

薄荷枇杷飲是許黟給新冷飲取的名字, 雖然是冷飲,但在夏天裡喝上一杯,對解渴消暑、清肺潤喉都有不錯的效果。

所以, 許黟猶豫著要不要將這「薄荷枇杷飲」當做一種藥膳飲料。

在一千多年前出現「藥膳」這個詞之後,關於藥膳方面的內容和食療的方子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豐富。明清之前,就有《黃帝雜食飲忌》《食方》之類有名的醫書,後來在名醫孫思邈著寫出《備用千金要方》後, 更是把食療這一門學科加以完善跟補充。[注1]

後代人里, 專注這一門學科的也在一步步地改善添加,還搭配出更適用於新時代的藥膳食方。

由於藥膳不單單起到治病的效果, 它同樣能強身防病。時下的權貴、大戶人家, 對藥膳也是相當的信賴與推崇。

好些人家, 還會請大夫去家量身定製好的食療方子,便是想身體康健,長命百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