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話可重了,老大夫一聽,立馬臉漲紅,抖著手指頭道:「你們休要辱老夫的名聲,小小年紀不學好,慣會做傷風敗俗之事,妄為一群學子,學著那些不入流的在外做腌臢事。」

他氣憤地揮著袖子,一派不齒的模樣,在眾郎君愣住的瞬間,頭也不回的帶著藥箱快步離開。

「欸?!你別走!」

邢岳書先一步反應過來,甚是鬱悶的想要喊住他。

事情敗露,老大夫難得尋到機會逃離,哪還會被他喊停,自是加快腳步,跑得更遠了。

看著他如此矯健的身影,許黟輕嘆。

他們這是被誤會了,然後對方想要小小的報復他們嗎?

「不行,豈能讓他敗壞我們的名聲。」

陶清皓回過神,深深皺著眉,他今日出門是避開別人的,沒有帶隨從,現在想要吩咐人辦事,一時半會卻找不到人。

許黟難得點頭:「是,得說清楚。」

這年頭,最怕流言蜚語,何況他們與阿顏姑娘並非那種關係。男子風流一些,即使傳出去了,也頂多是被調侃幾句。但女子不同,要是阿顏姑娘的名聲被毀,以後怕是不好。

對此,阿顏哪裡不知,她臉色白了白,垂下來頭。

事情鬧得有些不愉快,眾人已無心聽阿顏姑娘唱曲。

許黟不忘他大夫的身份,告訴她以後飲食需多注意,讓她食一些有清肝瀉火作用的食物就行。

至於喝藥嘛……這阿顏姑娘放在現代,才剛滿十八歲成年,這樣的年紀,不至於上點火就喝一大把藥。

許黟讓她多喝水,唱曲本來就會容易口乾,叫她不用太擔心。

等他這邊交代完注意事項,陶清皓等人已經把問題處理好了。

那大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邢岳書知道他家在哪裡,已經派請他的小廝過去,雖老大夫的醫品有失,可看他年紀如此高的份上,這群年輕人也沒有做得過分。

但事關名聲,陶清皓等人不能容忍。

一切處理妥當,接下來的數日,城中茶樓傳來一則消息,錦月茶樓的阿顏姑娘,去陶家大酒樓唱曲了。

這消息如同石子落入水中,蕩漾起數圈漣漪,陶清皓的不少同窗,都跑來問他這事。

陶清皓被擾得煩躁,就來許黟這裡尋清靜。

「還是你這兒好。」陶清皓躺在小榻上,雙眼半眯著,左側擱著炭盆,右側的小几上放著一盤差閒漢買回來的小食,悠哉悠哉的跟許黟說著話。

沒聽到許黟回他,他睜開眼一瞧,見他在碾藥材,就問那是什麼。

許黟道:「是茯苓。」

陶清皓坐直起身:「原來這就是茯苓。」

茯苓甘淡平,能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在《神農本草經》里,被列為上品,有「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注4]的說法,在古代,是大夫常用的益壽藥。

陶家每年陽春和三秋時節,都會讓懂藥膳的廚娘做五行健脾粉,這裡面的配方,就是用的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和薏仁。

吃的時候用滾燙的熱水沖拌,攪成糊糊狀,還會在上面撒一些其他的佐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