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虞循嘆了一口氣,「老劉頭說,陳興文與王夫人感情甚篤,泰和二十五年年初正是他們新婚,你說,能背離祖籍,將與自己心意相通的新婚妻子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許多年,會是什麼緣故?」
「什麼緣故……是他們在越州置了新宅,要不然就是遇上了相識之人,若不是在越州站穩腳跟,王夫人獨自留在越州怎麼看都不妥當。」
「正是如此。阿爺曾在越州小住,常往寧公家中做客,聽說過一樁舊事,是關於寧公的。」
那舊事說的是寧公少時家貧,與老父及尚在襁褓中的幼弟相依為命,白日替人在富人莊子上做工掙得些許米糧,夜裡苦讀詩書,只盼有來日得中進士,光宗耀祖,不再讓老父幼弟受苦難。
然有一年冬,恰逢雪災,家中米糧盡,囊中也無銀錢,大人尚且能捱得過,襁褓中的小兒平日本就吃的不多,這一斷糧,可怎麼得了。為此寧公冒著大雪,往更遠的莊子去謀生計,待夜裡回來,見家中備起碳火,爐灶上熱氣蒸騰,老父佝僂著身子,縮在爐灶邊,唯獨不見幼弟,心中悽然,略想一想也知曉他離家這一日,發生了什麼事。
當時寧公年歲已有十六,其父因覺寧公這個年紀早該有大作為,何以會為了照顧老父與小兒耽誤了前程。那一日恰逢鄰里一熟人來訪,還帶著一對年長的夫婦,只道膝下無兒無女,希冀求得一個懵懂小兒當作自己的孩兒養育,打聽數戶人家,知曉寧家孩子還在襁褓,覺得正合適,便尋了熟人上門來說合。
寧公父親不忍,也知曉若自己應下,待長子回來,恐怕也不能依,但實在別無他法,他體孱多病,幼子還是不會言語的小兒,僅靠著長子每日辛勞得來的一點米糧,不過是苟延殘喘,長子事業不得成,幼子能活幾日也不知,那對夫婦典買幼子的銀錢足夠長子接下來讀書、應試,乃至娶妻,而幼子懵懂無知,在那富人家也能好好活下去。
寧公當初再如何悲苦,再如何要去退還銀錢找那夫婦將幼弟要回來,也終是就此分別,再無音訊。事已成定局,寧公只得看顧眼下,將老父照料好。
阿商想起曾見過的德高望重的寧公,從容平和,受人景仰,實在瞧不出還有這樣悲慘的過去。不過郎君不會無緣無故提起此事,他琢磨了一下,驚道:「莫不是這陳興文就是寧公的那位幼弟?」說完又覺得不對,也沒聽說寧公還有一個弟弟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