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纳妾+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2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宋问枝低低的叹了口气。

其实这不是个多过分的消息,许多朝堂大事都会有公告外示,顶多是让人知晓的慢一点罢了。

余羡是想同步知晓,她不愿自己的消息过于滞后,尤其是重大的事件和消息。

可依照余羡的本事哪儿还需要宋问枝和宋家来帮忙?不过是试探罢了。

她在试探宋问枝对她母亲的死究竟有多少怜悯,有多少怨恨,她在试探宋家能不能为她所用。

这和她母亲一点儿都不像,她母亲是个顶顶温婉的姑娘,反倒更像宋问枝她自己的性格些。

宋问枝不能将宋家懵懂着拉进漩涡中,那便只能放弃余羡。

可她又有那么点私心。

余羡的母亲是她最宠爱的女儿,千寻万找为她找最好的人家,对她最好的男子,宋问枝得知她的死讯之时又怎么会不痛不恨呢。

她抬手再次看向已经远去成一个小黑点的余羡,过了良久才对身后的老仆吩咐道:“走吧。”

陶然亭再次恢复了它原本的安静,只余亭边载下的黄菊在阳光下昂首挺胸。

八月二日,西北的雨依旧没停。

受灾地区已经不再只有夏州口了。

半个西北都被几乎被淹没,本就地势颇低之处更是百姓纷纷潜逃。

西北常年干旱,夏州口不被重视的排水系统并不是仅此一家,实际上整个西北都是如此,哪怕有了夏州口的教训在前头,趁着中间的时机赶工排水口的也只有一半城镇罢了,另一半依旧不管不顾,结果便是被淹了个彻底。

落北原岗地势颇高又有九曲湖和早早准备好的排水系统,受灾情况较小,这却也让本地的富商们再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支持别的地方了。

但所幸的是傅雅仪她们的义举开了个好头,夏州口撑住的那么几日,足够西北各地的有义之士捐出善款好心增援了,这也是夏州口至今挡住了绝大部分洪流不至于再蔓延的原因。

而到了现在,整个西北全靠民众强撑了。

头顶阴沉的天总让人有几分郁郁,余姝正和月娘还有赦赫丽几人在余宅里冒雨挖排渠沟。

这么些时日地面上的水位便没有下来过,基本都是到小腿处,千矾坊后山不用去,千矾坊也暂停营业,赦赫丽被闲放在家,如今街边上基本没什么人,出门的大多是出行去粥蓬接粥的百姓,月娘几人的铺面也不好再开,干脆便都留在家里动手将水排干净了。

粥蓬是落北原岗诸多富商联合官府共同准备的,落北原岗风气太开放了,还有《落北文刊》和《落北农刊》这种东西,一不小心官府能够被唾沫星子和气势汹汹的百姓给围了,反正到处都是孤城,官府的长官们逃也逃不了,想传递信息都不好传,只能尽责好好接济贫苦百姓。

也是因此,西北州牧在这段时日收到了各地无数的询问信件,问他何时上报中央,再不报,他们也撑不住了。

特别是落北原岗的太守哭诉的最惨,他的官府内大量积压的存粮以及附近一个粮仓的储存已经全部分发给了民众,再等下去,哪怕有落北原岗的富商权贵们支持,他也要自己往里添了。

州牧压力很大,他眼瞧着快支撑不住了,在心底已经开始犹豫要不要上秉了,若是到时候西北乱了,他莫说官职,怕是小命都没有了。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朝廷悄悄派遣来的监察使已经快到了西北边缘,当初流民女孩在京都的事被全面封锁,就如同封锁流民的西北一般,没有半点消息传到这片受苦之地来,也没有谁敢提前告知西北两州的州牧。

知道这个消息还是昨日,傅宅地探子打探来的。

余姝昨日便放了心,所以今日才有闲心一同帮着挖沟。

她们身上盖着蓑笠,雨水打在身上响得清脆。

赦赫丽是个老手,带着众人三下五除二的就挖完了该挖的,做出来一个简易的排水沟,只见院内的水都顺着沟渠往土下流去,不一会儿便少了大半的积水,只到人脚踹处了。

等她们回屋子时便有侍女将早就准备好的大绸巾递来,让她们擦擦面上和头发上的水和泥。

余姝有些疲惫的躺在靠椅上,盯着外头的雨幕不说话。

一旁有人端来了凉茶,请几人喝两口,被请回来无所事事的文嬷嬷现在暂时担任了余宅的管家,将大多事情都管理得井井有条,等几人休息好了才开口说道:“方才夫人那头说请傅宅和余宅诸位下午随她前往汤加山上的住宅。”

汤加山是落北原岗附近的一座低矮的小山,不大,地势比落北原岗稍微高一点儿,整座山都被傅雅仪开发成了一个大庄园,平日里闲得没事的时候才过去歇一会儿。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