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活的丞相大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賀瑜繼續沉聲說道:「裴將軍突然入攀里山,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但此事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當時是有人故意引他入攀里山的。」

從攀里山到松州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但當時是打敗叛軍的關鍵時機,他卻在這時選擇了離開戰場,當時有人傳說裴亦揚收到了一封信,與敵方將領見面之後,突然便帶兵回撤,是被說服了要造反,可等攀里山的事情結束之後才發現,他帶去攀里山的,只有三千人。

拿三千人造反?

就算他瘋了也不可能這麼做。

叛軍在收到他離開的消息後立刻反攻,卻發現哪怕裴亦揚已離開,他也早已部署好一切,戰線依舊牢不可破,後來武威王勤王救駕,帶著三萬兵馬回緩松州,一舉剿滅叛軍,當場誅殺兩王,這也是眾藩王之亂中最後有戰力的人馬,此一戰後,眾隨後兵力盡數潰散,由武威王和宣陽候帶兵將其它反叛的小藩王一一收服。

而經過這些年的內鬥,大周整個都消耗極大,更是惹得周邊各國對大周虎視眈眈,邊境一直不穩,先帝為了儘快平息內亂,收了剩下藩王的兵,發配去了邊關。

此一次後,便只留下了剩下的六個藩王,當時先帝本沒想要留下前惠王,但惠王的王位已經世襲三代,經營百年,雖然收了他的兵權,但想直接連根拔起太難,且當時的大周實在經不起動盪了。

「當時謠傳說裴將軍與叛軍結盟,事成之後共分天下,才引得他帶兵離開,我順著這件事往下查,查到當初裴將軍確實與叛軍有書信來往,雖然那些書信已毀,現在不可考據了,但我找到了當年在攀里山那一戰中活下來的百姓,據他們所說,裴將軍當時去時,陣仗之大,聲音之大,讓人誤以為他帶去的最少也有三萬人。」

卻不想事後發現只有三千。

「跟據當時的戰報來看,當時攀里山確實發現了叛軍,是余王的兩萬人,他們應當是想利用攀里山的叛軍引開裴將軍,調虎離山,方便利王和簡王的人能突破那邊的防衛入京都,可是沒想到裴將軍竟然只帶了三千人赴約,而不是三萬人,在裴將軍到達攀里山時,松州那邊的叛軍就立刻發起了進攻,卻沒想到應當只有不到三萬人的裴軍仍然有五萬人,將他們牢牢攔在松州城外。」

而以三千對兩萬的裴亦揚,則死在了攀里山,帶著余王一起,而余王剩下的那些兵,一見余王死了,在武威王趕來時,直接降了。

「可是當時京都有宣陽候守著,而且武威王還在趕往京都,從攀里山到京都最快也要三天,等他三天後到了,武威王也到了,他那兩萬人,根本不可能進得了京都。」蘇岑對這件事的宗卷看過不止一次,非常熟悉:「為什麼裴伯伯一定要在攀里山殺了余王呢?」

賀瑜目光看向裴決,上次裴決提到那個所有人都忽略的「獻寶」之後,在查此事時,他也在想。

區區一個余王,兩萬草兵,還不足以讓裴亦揚親自帶人來剿,除非當時攀里山,不止余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