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穿溫僖貴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過,這一世,即使胤祀選擇了爭位,瑾華,遏必隆,納蘭·明珠也已經給他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了。

前世汲汲營營一輩子,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卻是慘勝,登基後,還有人傳言他名不正言不順,說他修改遺詔。

想想都覺得可笑,遺詔是用滿蒙漢三種語言各書寫一份的,怎麼可能有矯詔的可能?

他前世是個極為較真的性子,人家越是懷疑他,他就越要將事情做好。

在位十三年,宵衣旰食,勤勤懇懇,將大清江山治理得緊緊有條,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自己累死在了御案上了。

想起這些,胤祀嘴角抽抽,他覺得前世的自己多少有些缺心眼兒。

還好,上天給了他重來一次的機會,他如今的起點差不多是很多阿哥們的終點了,所以,他的選擇也多了起來。

他現在雖起了心思,但還沒有最終決定,到底,他現在年歲還小,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不過,很多事情卻是可以先準備起來了,好過前世,成年後想明白了,才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晚了別人好幾年,也更加困難重重。

畢竟,成年之後,康熙年紀也漸漸的大了,他會慢慢意識到,他的成年兒子們年富力強,都盯著他屁股底下的王座。

而他不會真的活上萬歲,會慢慢老去,他會開始忌憚所有的成年兒子們。

是以,他前世有一陣子被老爺子磨的沒了脾氣,直接在家念經,對政事置之不理,卻沒想到,反而入了老爺子的眼了。

所以,在康熙還年輕的現在,對兒子們也都有一片慈父之心,差別只在多少的現在,是他暗中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好的時候。

此次木蘭圍場之行,雖然波折重重,到底也算是圓滿完成。

康熙最終給出的,哲理木死於內鬥的理由,其他蒙古親王也接受了。

至少,面上都是接受的。

是以,後來,雖然大家還是會出去狩獵,卻沒人敢再落單。

但到底,這次木蘭圍場之行,還是完成了它存在的政治意義,與蒙古親王們達成了友好合作的基本成就。

蒙古親王答應康熙,為他防備葛爾丹,必要的時候聯手禦敵。

所以,康熙回程途中興致頗好,這從他坐在搖晃的馬車裡,還要考教各位阿哥的功課,把各位阿哥從頭到腳嫌棄一遍,阿哥們一臉憋屈地從他的御駕上下來,而御駕內不時傳出他的朗笑聲,可以看的出來。

瑾華對現在的康熙已經無感了,對康熙來說,他對她們母子可能已經很盡心了,畢竟,誰人沒有受過委屈呢?

連他堂堂帝王之尊,沒有親政的時候,都守到頗多掣肘,如今,為了他這個江山之主,受些委屈有什麼不可以,他都源源不斷地往她們母子這邊送了多少賞賜了?

瑾華對賞賜向來是來者不拒的,對於康熙的行為,槽多無口,她已經不想做任何評論了。

路上沒有什麼波折,眾人很順利地回了宮。

瑾華先將胤祀送去了阿哥所,又給曹青雲把了脈,發現他恢復得極好,這才放心回了永壽宮。

宮外,回到果毅公府的遏必隆安頓好家眷後,就從角門出了府。

自從知道康熙用他做筏子讓瑾華對胤祀遇刺的事情三緘其口後,他現在與明珠相會都會很謹慎。

明珠也是如此,從大阿哥的船上下來後,康熙雖然還是不怎麼待見他,但已經開始慢慢啟用他了。

他們約在了遏必隆開的酒樓里,自家開的酒樓,安全性和隱蔽性都非常好。

「皇上還是對我有些忌憚啊。」

遏必隆將胤祀行刺的事情,從頭到尾跟明珠說了,他需要明珠表個態。

他們要對納喇氏下手了,宮裡的惠妃也該為她自己的言行負責。

納蘭·明珠一口悶下杯中酒:「我實在不明白,惠妃從前看著雖然心眼小,但人很清明,怎麼這幾年行事愈發沒有章法了?」

「多半是被圈禁久了,移了性情了。」

遏必隆輕嘆一聲。<="<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