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明抬高聲調,「莫不是賢弟,你也遞了摺子,自請去陰山?」
黃衡本就英武的面容,頓時越發英武偉岸,
「自然。北地乃是生我養我之地,明知它如今受難在即,我怎能不前往。」見著紀明試圖開口相勸,忙不迭道:「諸位兄長無需再勸,我知我此行前去,恐無再回京都的可能,但我不後悔。
若是再來一次,我必定同樣決斷。」
崔道之有崔相公做後盾,不定什麼時候,用個什麼由頭,就調回京都。如此,他照樣是人人追捧的京都二公子。同之前,沒有半分不同。
而黃衡卻不一樣。
黃家在北地小有名氣,那也僅僅是北地罷了。黃衡憑藉著今科二甲的名頭在京都為官,對黃府眾人而言,是個再好不過的兆頭。
冉冉上升之中,他放棄一切,調任前線,斷然沒有回頭的可能。
在幾人驚訝的目光中,黃衡繼續道:「家國危難,我豈能置之不理!」
在場之人皆知他說的是什麼,卻全都一言不發。
盛世繁華下的膿包,挑破的,總是意氣之人。
見慣萬國來朝,□□盛世的大多數,坦然地享受著前輩的果實。至於世間的困難,好似只存在於遙遠的天際。
隨著黃衡的話音落下,高台的喧囂鼓樂、大廳的各色嬉鬧,好似順著洞開的窗扉,漸漸遠去,最終消失在某處角落。
不知何時,高台上巨鼓重錘,劃破長空。
幾人紛紛朝著黃衡拱手。
在崔道之的越發無地自容中,宋稟和黃衡,一個將自己從外祖家聽來的消息,一一說來,一個將打小知道的月氏和羌戎之間的對戰,細細道來。
紀明一面聽著,一面走神。
那日渾身是血,闖入城北清暉橋之人是謝將軍副將。傳聞中,當年謝將軍帶著十三人,冒死闖入鄂巧城,殺敵三千,大開城門。這才有了令羌戎畏之如虎的謝將軍。
那副將,便是當年同謝將軍入鄂巧城之人。
陰山的戰況,京都知曉的,恐不過是千分之一。
許是他許久未說話,宋稟提醒,「紀兄?」
紀明回神,見黃衡一臉關切問道:「兄長可是有事?」
他搖頭,對上幾人的關心,猶豫再三,還是說起了自己的擔憂。
「北地素來冬日寒長,月氏的冬日更是難熬。往年尚有羌戎在陰山以北,抵擋月氏鐵騎。而今失了這屏障,今歲的冬季需得更為小心才是。
再有,我等皆知謝將軍領兵如何,可前幾日卻是令手下副將額,毫不掩飾於人潮擁擠的晚霞時分,入京都。料想,軍報應當不會如此簡單才是。
可眼下朝中,並無援兵去到陰山。如此,陰山——
倘若是能過了今冬,方能安穩片刻。」
對於副將的渾身是血,朝中的說法不過是謝將軍退敵之後,急報朝廷。
能糊弄幾人?!
話別之後,幾人各自歸家。宋稟卻是轉頭跟在紀明之後,瞧著他走開之後,入了一處分茶鋪子。
選個靠窗的位置,手握茶盞,借著窗牖的縫隙,悄悄觀察樓下之人。
街道另一側是岑記綢緞鋪。不大不小的三個門臉,在京都算不上如何。掌柜更是個長須老者,再普通不過。
宋稟卻看得很是入神。
一時一個挺拔的身影從樓上下來。那公子一身素色長袍,腰間僅玉珏革帶。不知是因著他行路的堅定步伐,亦或是低頭瞧著手中雕花匣子時,偶然露出的溫柔神色;
惹得宋稟捏緊了手中茶盞。心緒起伏之間,茶盞不穩,盪起的茶湯灑在手上。
委實有些燙手。
又見那公子,背對著街道,同掌柜說著什麼。不消片刻,拎著匣子走開。
宋稟抬手,候在門外的小廝即刻出門打探。一會兒來報,「三公子,那人買了三匹絲絹,一珍珠橋樑簪。簪子放在匣子當中已帶走,絲絹讓掌柜送到府上。」
宋稟手中的茶盞更為不穩,「簪子?」
「回三公子,確實是簪子。說是那公子許久之前就定下了。時日到了方才來取。」
許久,茶湯已然不燙手之後,宋稟才自顧自問道:「紀府沒什么女眷。僅有的幾個姑娘,也是堂妹,紀明應當同她們不熟悉才是。買什麼簪子呢?」
莫不是那日明德樓那個姑娘?
候在門口的小廝,早已經被宋稟打發走了,自然是無人回答。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