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爹系夫君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作者有話說:

關於虐不虐:只是要開始文案內容罷了,是有點傷心

關於收尾:尚且還有些正文,前文鋪墊的矛盾都要解決罷了

第54章 議和

◎不急;這才是剛剛開始◎

又是渾渾噩噩幾日, 終於到得議和這日。

這日一早,連天氣都不同往日,朝霞滿天, 神清氣爽,頗有些京都才有的春日和煦, 微風習習。議和使團列隊出城, 旌旗招展, 蜿蜒前行。

兩國和談,依著國禮,當是於邊防重城之外,三唱三喝, 遞來國書,方得入城。此番議和處處依著國禮, 卻又不依著國禮,委實奇怪。

最為怪異之處,便是這立約之地,定在常秋河。

話說常秋河乃當日謝將軍痛失左眼之地, 偏生月氏派來的議和主使還是當日大勝而歸的左將軍。甚者,常秋河並非尋常河流,只在夏日方有涓涓細流。河畔蘆葦,水草, 各色水鳥,也是獨夏日才有。

也不知這是何人選定之地,委實有些不太吉祥。

當不得祈禱和平順遂的議和結盟。

紀明一行人等,還未入得河畔, 但見迎風搖曳的一叢叢蘆葦一側, 月氏營帳, 赫赫而立。沿著細水涓涓的常秋河,逶迤遠去。一排排,一片片,人來人往,軍紀嚴明。

打從月氏去歲得了羌戎領地,這才多少時日,已然在處處展現赫赫國威。

紀明料想,月氏當是刻意如此。他騎著高頭大馬,餘光瞄了瞄一側的裴大人。見他甚表情也無,如方出橋縣之時一般,一時之間捏緊了韁繩,無聲嘆氣。

恰逢裴大人捋了捋鬍鬚,湊近了些,小聲道:「小紀大人,瞧見了!」

紀明無聲點頭。

裴大人瞧紀明並無多少言語,笑道:「小紀大人,這才是為官之人當做的。上峰安在,我等來此是為了議和,切莫多生事端。好好歸京方才是上上之策。

別忘了,還有人在等你。」

裴大人不待紀明回話,打馬上前,跟著王太尉的轎攆而去。

看著他的背影,火紅官袍,立於馬上,迎風飛舞,紀明嘆息,到底是上了些年歲,忒為沉穩,好似一點子也沒瞧見月氏軍帳的異常。

難道這就是裴大人口中的為官。

又見他到得王太尉的轎攆跟前,低頭說話,滿是應承附和。許是得了王太尉下令,裴大人揚手高聲喝道:「即刻紮營。」

這副模樣,同那日漏液前來探望自己,一臉關切的裴大人,沒有半點一致,更是同之前替自己說好話,令自己有幸入百盛樓的裴大人,丁點相似之處也無。

做人還是做官,紀明有自己的想法。

當下安營扎帳自是不提,且說到得時辰,兩國派人在常秋河畔,一唱一和,互道賀詞,以表對和平安定的期盼。三唱三喝已罷,互遞國書,核驗無誤,王太尉方才安步當車而出,同左將軍會面。

不過是些早已爛熟於心的邦交之禮,映在月氏左將軍泛著光輝的盔甲之下,映在隨行而至的精壯軍士之下,顯得分外可笑。

這哪裡是議和,這是試探,更是顯而易見的蔑視。

北風習習,烈陽當空。

紀明卻覺得一股子寒氣,從胸腔而出,浸染周身。他不禁打了個哆嗦,冷極了。前些年,他於北地遊學之時,那個遇見康先生的冬日,四下透風的茅廬,僅僅一個小火爐,也不見有今日這般寒冷。

聽見有人招呼自己,紀明往前,跟上隊伍。

原來不知不覺間,王太尉和左將軍已然坐定,相談甚歡。

兩人的笑聲,隨風飄散,越過月氏營帳,翻過旌旗。

國書的內容,早已擬定,王太尉如此跋涉,不過是博個名聲罷了。至於結果如何,端看官家是如何想的。

橫豎陰山還有謝家軍。

本對王太尉不抱甚希望,可見他如此爽快在國書上蓋了大印,紀明的心,還是控制不住地往深淵沉去,像是壓著巨石,被拖拽往下,不停往下。

遠沒有盡頭。

議和使團任務告結,未到回程時日,王太尉興致高昂,由眾人簇擁,四下尋摸妙處而去。紀明不願同去,扯了個幌子,說是留在此地同桑正陽敘舊。王太尉和裴大人並不疑惑,全當是真的敘舊,且由著他去。

某夜,紀明孤身一人,出現在橋縣東城根下,一武器庫旁小院。

月朗星稀,天穹高懸。小院不過是個一進的院子,院中雜草叢生,黃沙漫天,似乎許久無人居住。踩上一腳,都能粘起滿腳的泥沙,順帶掀起一股子沖鼻的乾燥。<="<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