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唔......”吴子裳目光闪了闪。
未成家的勋爵子弟搬出去住或者与父母分家并不是件容易事,且不说家里人不会轻易答应,公门那边更是不仅有繁琐手续要办理,还要有充足的理由才能搬出去住,不然衙门可以不孝罪惩处之。
赵睦说搬出去就搬出去住了?
咬住筷头思考须臾,阿裳歉道:“我新回,铺几大堆事要处理,十天半月内可能腾不出时间,不然也不急着一进城就先急着跑回来给您报道呀。”
“忙呀,”陶夫人略显遗憾,喜悦之色黯淡下去些许:“没关系,等你何时不忙,咱们再一起吃饭。”
“嗯,谢谢婶母。”察觉婶母的失落,吴子裳心中无不愧疚,可是愧疚也没办法,她不想见赵睦。
66、第六十六章
又几日后,春暖大地,一场细雨罢,雨过天晴,草色遥看青意朦,霍家老太太做寿,汴都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排着队来给大医精诚的霍老太太贺。
霍家在杏林,在汴都,地位都不寻常。
百姓有百姓进霍家贺的路,勋爵有勋爵走的道,高轩大马停满霍家门前两条街,来拜贺的百姓排队排出好几里,霍家不得不在路边搭棚供来贺百姓喝水歇脚。
霍老太太比赵家全氏老太太还要年长几岁,如此大寿,精力再好也撑不住应酬,只在接罢皇帝圣旨后与在场大小人物们寒暄几句,便回后头清净处与自己的两三位老姐妹叙旧去了。
霍家老两口膝下仅一子霍如龄,从政而未学医,继承老两口衣钵的是霍老侯爷亲弟遗女霍如晦,此刻应付场面事的自然交给霍如龄和霍如晦。
官场人交给霍如龄,霍如晦负责接待太医院同僚及杏林同行。
节俭一生的霍老侯爷夫妇这回场面铺的大,连多年前皇帝赏赐下来的、与霍侯府后院连通的杏园,此番也一并开放用来招待客人。
霍如晦领着几位霍家医馆的老资格们招待汴都医行,那边小厮来靠近耳边低低禀报,太医院官员家眷席位安排出了点问题,需要霍如晦亲自过去处理。
霍家早上开门开始迎客,席是吃的午席而非晚席,春阳不躁清风徐徐,再好不过的时节。
全老太太同老寿星及其他几位老姐妹在僻静处吃小席,陶夫人和吴子裳被全老太太打发到杏园女眷席,吴子裳以前朋友们现下嫁的嫁搬走的搬走,放眼望去无半个熟人,只好安静跟在陶夫人身后。
吃席占不住八卦的嘴,有人见到吴子裳,免不得问陶夫人:“你家这丫头多大?”
陶夫人客气答:“十六。”
“呦!”对方满脸打量:“那确实不小了,可有婚配?”
吴子裳是姑娘家,又跟在陶夫人身边,不好自己站出来与这些八卦夫人们辩论什么,只能低头吃菜装乖巧,由陶夫人帮她应付。
陶夫人道:“不着急婚配,才十六,我们先留她几年,玩耍够了再成家也不迟。”
对方不同意陶夫人观点,道:“女娃家贪什么耍,赶紧成婚生子才是正经事,再过两年,等到十八//九岁,上了年纪不好说婆家哩。”
吴子裳心说,你才上年纪哩,莫说十八//□□//华//茂,二十八//九我也正年轻呢。
对于这位圆脸夫人的话,陶夫人不似对方急于言辞犀利地反驳,而是保持脸上微笑淡淡,从容雅静,回敬了旁人一杯酒后才继续道:“或许吧,婚事看机缘,缘分到了谁也拦不住,若是缘分不到,孩子便是到四十岁,我们做长辈的也不着急。”
听去陶夫人此言,圆脸夫人一副过来人姿态笑道:“说的怪简单,我家丫头当初也是这么拖拖拉拉过来的,拖拉到十九岁,我们不着急她自己都急,最后还不是匆匆找个人家嫁了?现在照样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女人都是这个命,再折腾也逃不出去的,与其到时候着急,不如趁着现在赶紧开始给她挑,哪怕慢些哩,省得好男人都让别个先挑走。”
“说的挺有道理,的确是这么个理,”陶夫人斟酒敬对方:“今个得亏你指点了,我得敬你一个。”
圆脸夫人被这么一夸,高兴起来,喜眉笑眼与陶夫人喝酒,吧啦吧啦又说起儿女家宅事。
一桌子六七位夫人聊得可热闹,围坐一起叽叽喳喳,时而津津有味,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惋惜慨叹,其实左拉右扯无非还是内宅那点事,婆媳不和,妯娌争风,妻妾嫉妒,拉拉杂杂,听得吴子裳耳朵疼。
没人与她做伴,加上陶夫人被别家夫人拉着吃酒,无暇顾及阿裳,阿裳百无聊赖贪吃了几盏酒,席过半,她酒意上涌,与洪妈妈交代行踪后带杏儿出去透透气。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