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此,赵睦更害怕吴子裳知道自己秘密,怕气性大的阿裳也和宁氏女那样不辞而别,万若那般,天大地大,赵睦该要去哪里寻找阿裳?
不如就这样互不打扰,自己好歹能知道阿裳在哪里,这就够了。只是天意弄人,万没想到在外面酒楼遇见吴子裳。
聊罢事出来,在酒楼门口送走那位都察院官员,凌粟眼尖地冲出酒楼的人群里招手,热情洋溢道:“我没认错人罢,这不是咱个小阿裳么!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你还没十八就变成大美女啦!”
刚酒足饭饱的吴子裳应声过来,到凌粟面前站定,一手拉着她的朋友陈知遇,欠身拾礼,先热络唤声“凌粟哥哥”,后接着凌粟方才打趣之言,与凌粟插科打诨几句,夸凌粟越来越有气质。
见赵睦不说话,凌粟用手肘捣她:“遇见阿裳怎么不说话?”
赵睦神色平静,可那双眼睛里多少带着几分冷漠,看眼凌粟,她应道:“我还有点事,先走一步。”
说完,不待凌粟反应,她走出去几步钻进了不听驾过来的马车。
“今个事聊的有些不顺,你哥可能心情不太好,你别介意。”凌粟为赵睦解释着,慈眉善目与阿裳小妹继续说话:“你这是和朋友出来耍?”
“嗯,我朋友陈知遇,她头回来汴都,我们随处转转。”吴子裳给凌粟介绍陈知遇,表面上正常,心里却是酸涩。
没人比她更了解赵睦,方才赵睦的眼神虽半点不曾与她接触,那里面的冷漠却然丝毫不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她想,哥哥对她只是兄妹之情,不堪困扰,而今终于变得冷漠。
也好,算是自己求仁得仁。
作者有话要说:
卷三完
据《周史纪事本末》中记载,熙宁年郁孤城事件处理结果是皇帝与世家各退一步,郁孤城降回到当初发迹前的营长副将并五年内不予擢拔。此举于帝而言虽窝囊,然至少保下郁孤城在军。
郁孤城——六子不在江湖,但江湖到处都有六子的传说。
卷四
102、第百零二章
离开的人离开了,留下的人剩下一片荒凉,荒凉的世间时好时坏,无味而空白,所有人心中的打算也因离开的人而全部夭折,包括陶夫人想试着把阿裳和渟奴牵起来。
转过眼,春秋无情更迭,熙宁历慢悠悠进入二十七年,是岁,赵睦年二十又六。
自二十二至二十六,年华四载,她因政绩优异从大理寺擢入户部听用,又从户部平调鸿胪寺,以五品阶任典客署丞,领典客署,负责朝贡、互市、译语等事宜。
宦海浮沉,有人历遍坎坷方于知天命年爬到五品官,有人不及而立便已取之入囊中,不少寒庶二门子弟发出嗟叹:“需知为获些你唾手可得之物,我等平民学子得付出巨大努力”。
唯刘启文在酒宴上为友人鸣不平:“世人都说赵大公子委实仕途顺遂,却然无人看见我长源兄弟在二十六岁官拜五品的背后,曾付出多少常人无法企及之辛苦,你们得不到,你们眼黑心酸,有本事也像我长源兄弟那样豁了命地拼,豁了命地干!”
说酸话的人悻悻哼哼。
而时间么,还那样不死不活往前滚着,片刻不曾停留。
赵家在三年前赵新焕身体痊愈后,在大内见证主持下和二弟赵峻柏分了家,老二夫妇不愿意,全老太太不知对次子说了什么,那夫妇二人从此再没闹腾过,二房子弟明面上也再没给侯府惹过出格大事。
高仲日最终没能追求到董之仪,他祖父临乞骸骨前给他相了户人家,年纪幼他七岁,今朝他和对方正慢慢接触,对方家里对婚事有些着急,急于求成。
时下才在七月上旬,女方亲长已放出话来,若高仲日点头这门婚事,年底前女方保证二人婚事成。
七夕乞巧节这日,天气不再炎热,入夜凉爽,街上节庆氛围浓厚,狮猫儿和霍闻昔拉小鱼儿出门玩,所有人各有所得,赵睦独个来相国寺。
贺佳音仍被她弟弟暂时安置在这里,过阵子九边帅将大吏年中回都述职,赵睦差事会有些忙,只能提前来探望。
“这会儿应该见到姝凰了吧?”
宁静屋舍里,赵睦盘腿坐在香案前蒲团上,又往面前盆里添小小的桑木条,半低头,如自言自说,又似在与人低切语:“她在这里受下太多苦痛,最终还是去了你那边,你若是与她常在一处,可千万莫再让她……”
千万莫再让她跑丢么?
这话不合适,在街上被拐走从非是秦姝凰的错,是那些人贩子有罪!姝凰何错之有!
赵睦平静改口,又絮絮叨叨说起别的。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