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依娜又急切地「咿呀咿呀」說了一句。林檸和陳岑對視一眼,眉毛高高挑起,滿臉寫著好奇。
陳子安無奈地嘆了口氣,接著翻譯道:「她說,要是辦不下來,就重新找個男人,不和我過了。」
陳岑捏起眉頭,重重地嘆了口氣:「哥,有時候,也不用全部翻譯出來。」
第45章
且說那日林檸和陳岑回家探親後, 也對依娜和玉罕的性子有了大致的了解。
平心而論,一位前途光明的大哥執意並暗自不經過家中同意娶了一名大字不識一個、甚至連漢語都不太會說的邊界小村落的寡婦,不得不讓家中其他人心中有所芥蒂和忌憚,就比如說陳岑。
不過經此之後以及平日裡的相處, 不論是陳岑, 還是林檸, 都對陳子安的處境更為上心了。
一為陳子安和依娜兩人感情確實融洽深厚,沒有人熱衷做拆散鴛鴦的事;二為依娜看樣子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利慾薰心之人, 平日裡也是樸實善良的。
此後,玉罕的上學事宜多由陳岑奔走操辦。好在只要過了戶,後續手續便順利了許多, 事情也自然而然地塵埃落定了下來。
就連之後陳子安一家三口搬到了陳岑和林檸的對門去住時,林檸也心知陳子安還身有傷病,依娜也不會說漢語,生活多有不便,更是主動讓陳岑打開了兩家之間原本鎖著的垂花門,如今兩家吃飯也都是一起吃的。
陳岑碎時間多,就負責買菜;依娜在家閒著, 就負責做飯。陳子安養傷,平時也做些力所能及的打掃院子的活。而玉罕和林檸一個按時上學,一個按時上下班, 也各有事做。
玉罕放學早,陳岑就先去接玉罕,玉罕接了後就帶著玉罕去新華書店看書做作業,等著林檸下班。
一來二去,兩家竟然是各自減少了獨居的負擔,過得有滋有味了起來。
不說陳岑, 就連林檸都覺得日子鮮活了起來。
前段時間,二人世界雖甜蜜,可兩人每至歸家時,面對冷鍋冷灶,總有些許落寞。小兩口要麼去飯店吃,但吃來吃去就那些菜;要麼厚著臉皮回林家或是陳家蹭飯,時間久了,心裡難免過意不去。
如今可大不相同了,一下班,林檸和陳岑滿心歡喜地往家趕,未進院門,那熱騰騰的飯菜香已然飄進鼻尖。
再瞧瞧這院子,當初她和陳岑搬進來時,那雜草叢生、塵土飛揚的模樣,光是當日的清掃就差點把小兩口的腰給累斷。
如今,這繁重的家務活全被大哥大嫂依娜攬了去。林檸平日工作忙碌,回家還能這般輕鬆,怎不叫她滿心歡喜。
反觀依娜,初來乍到,一個柔弱女子,帶著個五歲的孩子,孤身來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那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又得付出怎樣的代價,若是鐵娘子恐怕也承受不住環境和心理上的壓力了。
剛到陳家那會兒,陳父陳母的態度又冷淡,沉默中透著排斥,這對依娜而言,無疑是沉重的一擊,讓她在這個新環境裡愈發顯得孤立無援。
可如今,情況也大不一樣了。
陳岑和林檸主動向她伸出雙手,給予關心和歡迎。這讓依娜真切地感受到,原來在這陌生的地方,還有人願意向她敞開懷抱,自家男人的家人並不是全部不看好他們。
尤其是在玉罕上學這事上,陳岑和林檸前前後後忙活不停。若沒有他們的幫忙,光是依娜一個人,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毫無過渡緩衝,如何能扛得起這重重的壓力?
就說日常瑣事,她人生地不熟,路都不認得,漢語也說不利索,自家男人陳子安還身有傷病,雖能勉強走動,卻走不了多遠。這樣就連每天接送玉罕上下學,對依娜來說,都像是天大的難事,更別提其他了。
所以,投桃報李的依娜在丈夫的指導下,做飯也常常是北方口味。只有不時嘴饞了、想家了,依娜才會在有限的條件下做些雲南菜解解饞,但這對於陳岑和林檸也不過是換換口味、嘗嘗鮮的事。
如此互補之下,兩家恨不得永遠處於這種情形之下了。
當然,兩家比鄰而居的好處,遠不止於日常生活的便利。最為顯著的變化,便是陳子安和依娜所面臨的最大阻力,陳父和陳母的態度:兩人幾乎是對這件事閉嘴了。
因為他們發現自家的兩個兒子相互攙扶下,竟然快活地快要忘記了還有他們這個爸媽。平常,隔個一兩天的陳岑和林檸現在也不回了。在家裡養傷,好幾年沒有見到的、被他們一手帶大的大兒子就更不可能回家了。
陳耀華和李秀蘭這才年近半百,竟提前嘗到了空巢老人的滋味。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還能怎麼辦?只能無奈地嘆口氣,再多的不滿都憋在心裡不敢發作,對於依娜和玉罕的態度自然也慢慢軟了下來。
更何況,他們本就忙於操辦陳岑和林檸的婚禮,精力有限。
對於陳子安和依娜的事情,早已力不從心。此時,也只能聽之任之。雖然偶爾還是會有些微詞,但比起依娜剛來時的強烈反對,現在的反應已經溫和了許多。
於是,陳家的頭等大事便只有陳岑和林檸的婚禮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