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樺林的永恆夏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人們都習慣於在廚房裡悄聲談時事政治,這會是最安全的地方。

「伊戈爾·普拉霍弗。」加林娜念出這個名字,她和阿列克謝同時心照不宣地笑起來。

「我心臟不好,大學的時候有段時間酗酒,天天除了寫作就是泡在酒精里,有次差點猝死在街頭,從那以後我就把酒給戒了。」加林娜說,「所以家裡只有茶了,你不介意吧?」

「當然不會,離開學校後我也很少喝酒了。」阿列克謝回答。

「我的父母都死在了古拉格,他們都是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同事舉報的。所以我在外婆家長大,十七歲就開始一邊寫作一邊給自己賺學費。」加林娜一邊切著煙燻香腸一邊告訴阿列克謝。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但一字一句都很清晰。

「這就是你創辦《信鴿》的原因嗎?」

加林娜想了想,說道:「只能算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吧。你呢?」

「我的母親是法國人,她很早就因病去世了。我的父親現在在烏克蘭教書,教物理,我畢業後就一直留在莫斯科。」

「為什麼不回去?」

阿列克謝搖搖頭,「留在莫斯科更好。」

加林娜瞥了他一眼,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露出了一個對待晚輩的笑容,「辭職後你靠什麼生活?」

「之前存下的錢,省吃儉用。」

「你可以試著寫一些兒童文學,詩歌之類的。這些容易過審,對你來說也不會那麼為難。」加林娜把切好的香腸擺到餐盤裡,「至少要有錢買香腸嘛,是不是?有什麼困難可以跟我說,我們一起解決。」

阿列克謝心懷感激地笑了笑。

「《信鴿》是我一手創辦的,自從畢業之後我就在同屆畢業生里銷聲匿跡了。我現在在一家翻譯機構工作,幫他們翻譯一些英文新聞之類的。」

阿列克謝點點頭,幫著加林娜把廚房裡的菜餚端到餐桌上。吃完午飯後,阿列克謝就離開了加林娜的家。

回去後,他開始按照加林娜說的那樣,開始嘗試創作兒童詩歌。雖然這對他來說並不困難,但這些詩歌帶來的收入十分微薄,他過得非常拮据窘迫。

1984年初的時候,父親帶著一大袋醃肉和香腸來莫斯科和阿列克謝同住了一個月,並接濟阿列克謝幫助他度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日子。父親離開後,阿列克謝經常混跡在莫斯科作協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聚會上,企圖找到一份新工作。有一次,他偶然認識了《莫斯科街頭》報社的編輯,那位編輯很欣賞阿列克謝的文章。就這樣,阿列克謝在失業半年後,終於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只不過,《莫斯科街頭》是一家專注於報導社會新聞和奇聞趣事的小報社。於是,阿列克謝每天的工作任務是寫關於食品價格變動、住房短缺、供電供暖問題、失物招領等報導。他曾經花費數天時間只為了報導一隻編輯覺得會吸引讀者興趣的特別聰明的烏鴉。

由於克格勃針對書籍、雜誌、報刊審查的加強,為保安全,加林娜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讓阿列克謝寫任何東西。

到了1985年末,戈巴契夫推行的開放政策放寬了新聞自由,一些新興的獨立報社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出現,阿列克謝工作的報社無法適應新的輿論環境,因為經濟支持不足而難以維持運營,最終被合併進了一家專注於國內新聞的官方報社——《蘇維埃新聞》。

就在阿列克謝以為自己要再次失業的時候,《蘇維埃新聞》的一位編輯突然召他進了辦公室。

那位滿頭白髮的編輯把阿列克謝晾在一旁,戴著老花鏡仔細看著手中的文件,半晌才慢慢把視線轉向阿列克謝。

「你是烏克蘭人?」

「是的。」

「你上大學之前一直住在普里皮亞季是嗎?」

「是的,我父親是普里皮亞季的一名物理老師。」

老編輯滿意地點點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