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一方是國君,一方是臣子,且有伐梁之戰例子在前,武國拒絕不得當,就會被扣下一頂帽子。

燕皇利用了這一點,對商憫的緊逼和發問都是他籌謀的一環,不管武國接受還是拒絕,燕皇都是贏。

接受就可消磨國力,不接受也可藉由頭髮難,甚至提出別的要求。兵你不借,糧和武器你總可以借一借吧?更別說你武國的大公主也要參與攻譚。

一場談話,燕皇有三個目的。

一為將商憫從大學宮和質子群體中剝離出來,分化質子們的聯繫。

二為試探武國底線,武國的應對將決定燕皇更進一步的計劃。

三為更嚴密地掌控商憫,師從鎮國大將軍是好聽的說法,把她放蘇歸身邊,是為讓蘇歸監管她。

現在這三個目的他基本都達成了。

就是有一件事,一件最根源的事,商憫冥思苦想,依然沒能思考出答案。

——燕皇為何偏偏要攻譚國?

為什麼是譚國,而不是其他國?

攻打這樣一個國家,撈不到什麼好處,還會讓大燕失去西北屏障。嚴重一點說,這一戰說不定會進一步動搖眾多諸侯國對皇帝的信任。

當年伐梁諸侯齊聚,是因為梁國真的要造反,眾諸侯怕天下易主,怕梁王上位後把矛頭對準其餘諸侯,再加上當初燕室雖不比建朝之初得人心,但終究仍有餘威,是以伐梁。

但譚國……平心而論,商憫不相信譚國是真反!

自太后逝去,巨大的陰霾就籠罩了宿陽,連帶著天下風雲都變得變幻莫測,難以捉摸了。

……

「替朕擬信,送與武王,讓他準備兵馬糧草,助大燕攻譚。」燕皇吩咐。

下方文官一頓,問道:「可要將憫公主即將師從蘇歸的事告知武王?」

「不。待他來信拒絕朕,再告訴他。」燕皇語氣隨意,像是對之後會發生的事早有預料,接著贊道,「幸有柳卿為朕排憂解難,出謀劃策。」

「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這位青衣文官動作不停,一封信即刻擬好,交給皇帝查閱。

燕皇微微點頭,一旁的胡千面很有眼色地接過退下,去安排信鴿發出。

「陛下,臣有一事要稟。」那青衣官員垂首道。

「柳卿何事?」燕皇投下目光。

權傾朝野的大燕丞相柳懷信恭恭敬敬地道:「臣方才進宮,遇見幾位皇族宗親殿外長跪。」

燕皇問:「皇后也在?」

柳懷信答:「皇后也在。」

「不必理會,無非是為了阻朕攻譚,他們願意跪就跪吧。」燕皇往龍椅背上靠了靠,手指揉了揉太陽穴,似乎對政務感到疲倦,擺了擺手道,「柳卿可退下了。」

柳懷信謙卑躬身:「是,臣告退。」

他後退三步,正要轉身離開大殿,不經意一抬頭,卻發現不過一眨眼的功夫,皇帝就闔上了眼,胸膛微微起伏,好像是睡著了。

燕皇是真老了……他眼神不易察覺地一沉。

走出大殿,柳懷信彎下的腰挺直了,他整理衣袖,正看見胡千面胡公公傳信歸來。

他連忙上前一步,攔住胡千面,笑容滿面地喊了句:「胡公公!」

「柳大人何事啊?」胡千面笑眯眯地停下腳步。

「為臣者,總是要為陛下分憂解難,在下入朝也有幾十載,為陛下處理大小事無數……」

胡千面神情隱含不耐,一甩拂塵,笑道:「柳大人直說便是。」

柳懷信止住話頭,終於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問道:「陛下他為何要攻譚?」

「在下冥思苦想,實在是……琢磨不透陛下的心思啊。」

當朝丞相面對胡千面,言語間竟然頗為敬重,實在滑稽。

「陛下之事,本就不是為臣者該探聽的。」胡千面拖長了腔調,「只是你我二人私交甚篤……既然你想知道,那我便只說給你一人聽,柳大人離近些。」

柳懷信附耳過來。

「當初皇后娘娘選中彼時還是四皇子的陛下做夫婿,譚公極力反對,言陛下出身低微,不過小小宮婢所生。」

「嘶!」柳懷信不敢往下再聽了。

「然後這話,不知怎麼的傳到了陛下的耳朵里……」胡千面點到為止,「譚公心術不正,辱及陛下,該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