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憫不等燕皇開口,就繼續道:「討伐叛賊事大,武國不該置身事外,臣為武國公主,亦不願袖手旁觀……若陛下缺少兵馬,臣願為士卒,為大燕殺敵,誅殺叛賊!」
燕皇一愣,目光奇異地掃視商憫:「你?」
他哈哈大笑,笑聲難得放肆高昂,眼角甚至溢出了眼淚,像是聽到了什麼天大的笑話。
「你當士卒?你來殺敵?」燕皇壓下笑意,看商憫的目光流露出一絲欣賞,「有勇氣,若說這話的是朕手下將軍,朕會重重賞賜這等勇將!可站在我面前說這話的,只是個十一歲的小娃娃,朕是不是該笑你初生牛犢不怕虎?」
「臣幼時,看過不少兵書。」商憫說出見解,「譚國不算弱國,若不奇襲制勝,反而與其僵持數年,焉知時局不會發生變化?武國調兵短則三月,備足糧草又要許久……攻譚事大,夜長夢多。」
這個問題不需要商憫點醒,燕皇也能想到,她沒信心能以這個理由勸住燕皇不借武國的兵,亦不清楚有幾個國願意響應燕皇號召去攻譚。
她也知道燕皇根本就不是誠心想借武國的兵,他就是想折騰武國。
但是商憫還是要試試勸住他。
先是擺明利害,接著商憫豁出自身性命做擔保表明態度。連武國大公主都願意當士卒了,這是在告訴天下人武國不借兵不是不想借,而是鞭長莫及,連大公主都敢上戰場,誰還能比武國更忠誠?
商憫是在以自身為餌。
到了戰場上,她的生死就是燕皇一句話的事,刀劍無眼,死了也只能歸咎於運氣不好。要是商憫死了,商謙就繼承王位,燕皇對謙兒的戒心還沒有那麼深。
瓦解一個國,有時不需要消耗國力,還可以從他們的繼承人下手。
強逼武國借兵可能適得其反,這麼多兵路過大燕疆土也是個不小的安全隱患,燕皇也怕眾多諸侯國被逼急了聯合起來……派商憫上戰場,拿捏著她的小命,反而是溫水煮青蛙之策。
燕皇看商憫半晌,忽然撫掌笑:「憫兒,不僅有將軍之資……還有軍師之謀啊。」
「可惜……可惜。」他無比惋惜地看著商憫,「這樣優秀的孩子,不是朕的女兒。」
「擔不起陛下稱讚。」商憫深拜。
「不要叫朕陛下了,叫朕皇伯伯吧。」他靠在龍椅上,輕聲道,「讓你去大學宮,屈才了……終究是培養花朵的地方,不是磨劍之地,不適合你。你要當士卒的事,朕准了。」
商憫訝然抬頭,見這位老人似笑非笑地注視著她。
第56章
商憫沉默一瞬:「謝皇伯伯栽培。」
皇帝要拿捏她的性命, 她卻要對他謝恩,皇帝也知道天下諸侯藏有野心,卻不得不穩住他們, 不敢輕易下手。雙方各懷鬼胎,一言一行皆不是出自真心,他們也能看出來對方並非真心, 卻還是要虛與委蛇。
商憫著實心累。
「憫兒身份尊貴,怎能與士卒相比, 朕即便答應,也不可能真將憫兒放進軍中充當士卒。」燕皇話鋒一轉, 「攻譚之事,朕欲交與鎮國大將軍蘇歸……憫兒不如師從蘇將軍,在他身邊做個侍童, 也好長長見識, 如何?」
商憫知道鎮國大將軍蘇歸的大名,大燕武將, 除了當朝太尉大人, 往下數就是鎮國大將軍蘇歸了。
燕皇已有此決斷,商憫自然沒有拒絕的餘地,她低頭道:「全憑皇伯伯安排。」
單純以血緣關係來論,用姬氏的輩分排, 燕皇是商憫遠房舅舅,但是以國與國的關係來論,商溯和燕皇同輩,商憫得叫他伯伯。
各國王族的親戚關係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燕皇叫商憫喊他伯伯, 說明他看重的是商憫的政治身份,而不是血脈, 這無疑是在表明態度。
「回去吧,憫兒,明日不必隨那些公主公子前去大學宮了。」燕皇道。
商憫依然垂首:「是。」
直到商憫踏出皇宮,被剛剛一連串變化搞得無比緊繃的神經鬆弛下來,她才舒了一口氣,有心思回頭復盤一遍她與燕皇的對話。
馬車搖搖晃晃,車軲轆壓過青石板路,偶爾掀動的車簾外透出繁華的街景。
入宮不過一個時辰,商憫就覺得無比疲憊,這種疲憊源自於心理層面。但同時她又感到一絲隱秘的期待……她嚮往大學宮不假,可是她同樣嚮往真正的沙場。
鎮國大將軍,蘇歸,此人經歷堪稱傳奇。
寒門出身入大學宮,後因打架鬥毆傷及貴族子弟而被學宮除名,隨後參軍。不久伐梁,他奮勇殺敵,憑藉軍功從一小小十夫長一路爬到了六品武將的位置,更是在關鍵的一戰中獻計破城,殲敵數萬,為燕軍入梁掃清了道路,隨後蘇歸便被破格封為四品將軍。
再之後,屢戰屢勝,從無敗績。
現今蘇歸官二品,鎮國大將軍一職中的「鎮國」二字,已然說清了他在軍中的分量。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