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譚國邊境氣候惡劣,遍地黃沙,時常有沙塵暴,離壽宴僅有兩日半時間,就算有信鷹躲過了攔截,這麼短的時間可能也根本沒飛到譚國國都。
即,譚楨一方可能根本不知道皇帝壽宴上竟然發生了如此變故,商憫送信反而搶占了先機。
其二,在壽宴之前,武王商溯就已經將宿陽可能藏妖的密報發往了各國。雖然譚國和武國相距過遠,不過算算時間,信鷹飛抵也就在這一兩日之間了。
而在壽宴之後,商溯又即刻準備了第二封密信,再次發往各國。與第一封不同的是,上面記錄了燕皇「願以賢為帝」的遺詔。
若譚楨先後收到了商憫的密信和武王的密信,兩封信自然可以互相印證,以助她辨別真假,進而確定要不要信任「無」以及武國。
這其三……便有些複雜了。
商憫做事一向慎重周全。
譚聞秋出身譚國,在嫁給姬瑯前,她一直是譚國的公主,在那裡生活了至少二十年。若譚聞秋只是那黑鱗蛟妖使用轉生大法塑造的轉世之體,那麼在成為譚聞秋之前,她必然還轉世過。
斂雨客說,妖族的轉生奪舍之法會讓轉生之妖喪失原本的記憶,經過三次褪鱗之後才能夠完全取得身體的控制權,但是商憫不知道譚聞秋改良過的轉生大法是否還有這個缺陷,更不知道她是在何時恢復記憶的。
世上沒人會知道,除了譚聞秋自己。
如果她一早在公主時期就恢復了妖族記憶,甚至褪鱗過一次,那麼譚國會不會有她留下的暗手?
譚國王宮是否已經跟宿陽皇宮一樣漏成了篩子?譚楨身邊……是否潛伏著妖?
商憫來到營帳就用觀氣術大致看過,沒有發現妖氣,眼前的馬將軍真身也是人,她這才敢繼續跟她談下去。
若譚楨身邊潛伏著妖,那麼如果商憫手上傳遞的密信上寫著其他重要情報,這個情報能不能順利傳到譚楨手裡還是未知數。
實在是有太多的理由可以編造情報丟失了,比如信鷹遺失、斥候被細作刺殺……
所以商憫必須要寫一封保證能順利傳遞到譚楨手中的密信。
燕皇剖心自裁,此事瞞無可瞞。
壽宴當日現妖,更將傳遍天下。
商憫只是將譚國遲早會知道的重要情報,在不前不後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傳遞給了譚楨。
這件情報非常重要,但卻沒有攔截和隱瞞的必要。
若暗中之妖恰好攔截,它也會思量思量,然後得出一樣的推論。
商憫傳信,本質上不是真的要告訴譚楨情報,而是要自證身份——曾經幫過譚國的斂雨客的徒弟來譚國了,斂雨客會繼續幫譚國。
這,才是商憫真正想對譚楨說的。
至於斂雨客要怎麼繼續幫,以什麼方式幫,商憫其實已經在信中隱晦地給出了答案。
三日前宿陽變故,斂雨客身在宿陽,結果三日後自稱是他徒兒的「無」就已經,得到了情報並跑到了譚軍軍營要求通傳。
這要麼說明,斂雨客的徒兒能日行千里,所以三日之內從宿陽蹦來了西北大運河;要麼說明斂雨客和他徒兒掌握著一種即時通訊手段,讓他們師徒二人一個在宿陽一個在大西北,也能快速交流情報。
除此之外,真正需要譚楨注意的情報也在那密信之中。
——既然宿陽皇宮有妖,皇帝亦被操控,焉知譚國王宮無妖?你譚楨,當真安全嗎?
鑑於斂雨客已經去過譚國宮,且並未在王宮發現過妖的蹤跡,這說明譚楨身邊有妖的概率較少。
但除了王宮,還有朝堂。拋去朝堂,還有軍隊、民間。
而且譚聞秋等妖並非沒有隱匿真身的手段,是以不得不防。
要是譚楨夠聰明,她就能領會商憫信中未盡之意。
她會知道她可信,且值得譚國花費一定的代價來配合她的行動,以保證保譚之戰整體的勝利。
「呼……」商憫對著墨跡未乾的紙吹了一口氣。
等到墨跡便干,她將信一折,遞給側身避開視線的馬將軍。
「將軍請。」她道。
「有勞你。」馬將軍拿過信封,當著商憫的面把這信封進細銅管,然後用封死。
「十方閣的機關弩還有你的其他物品,恕我暫不能歸還,就留在我這裡吧。等譚公回信,便還你。」她表情變得有些微妙,想起了士兵呈上來的裝著滿滿銀票的袋子。
雖然是她一輩子都不一定能賺得來那麼多的俸祿,但她的眼皮子還沒那麼淺,不至於霸著不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