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拉攏。要拉攏朝臣當然很簡單,許以高官厚祿即可。

可是官至右將軍,實在是升無可升。若將官位許給王隆的子孫後代,倒也可行,可是……

「寡人記得,王隆的子女才幹比不上他,不過倒也能用,可若是不壓其氣焰反而許王家上下高官厚祿,軍隊豈非成了他們的一言堂?新立的左將年輕,壓不住王隆,萬一再助長其野心,那……至於王家孫輩,年齡最大的……」姬桓緊鎖的眉頭舒展了,他看著姬成墨笑容滿面的面龐,哈哈一笑。

父子二人幾乎同時開口道:「聯姻。」

王隆有四個孫子輩,最大的十七,最小的十歲,上可立刻成婚,下可先定婚約。

「既是聯姻,我願娶王將軍長孫女為妻。」姬成墨道。

姬桓覺得不妥,「你的妻子至少也得是他國公主,最好從六強國中選,王家女很好,但是到底……」

「父王。」姬成墨聲音放低,「迎娶他國宗室女,便更複雜了,萬一她借其母國之力欲干涉梁國內政該如何?梁國背靠大燕,不需要再與他國結盟,王家女身份正好。」

梁國為護佑大燕的屏障,梁國有事,大燕不會坐視不理,大燕有事,梁國必須鼎力相助。

若有朝一日梁國要亡了,說明大燕也岌岌可危。梁國若與他國結盟,國力漸強,威勢漸起,則會引起大燕的忌憚,屆時騎虎難下。梁國公主與武王聯姻是燕皇指使,不可算在內。

所以梁國不需要盟友,起碼在大燕把持梁國之時,梁國最好老老實實盤著。

姬桓背後起了一層薄汗,「成墨所言有理,為父一時未能想到這一層。」

姬成墨道:「兒臣是父王的長子,我來迎娶王家女,這分量和弟弟妹妹與其結締姻親的分量是不一樣的。」

他微頓,又道:「若譚國久攻不下,陛下再向我國借兵,那時若王隆還是不服……便將他派去帶兵。」

拉攏為上,可拉攏不成,那就得殺人了。

「好,我這便傳召王隆入宮。」姬桓道。

父子二人相談之際,宮侍步入殿中,將封著武國密信的機關木盒呈上。

姬桓看到那木盒便是一愣,緊接著眼皮狂跳,抬手打開木盒。

他展信一看,當即臉色大變,鬚髮顫動,手捂心口幾乎喘不過來氣。姬成墨和宮侍大驚失色,匆忙上前攙扶,宮女驚惶失措地去尋醫者。

姬桓面色發紫,肥胖的身形勉強在攙扶下站直,急促吩咐道:「快!快去尋吳英來!」

姬成墨怔住,向外喊:「去城郊吳府把吳大師請來!」

吳英,梁王幕僚,無官職傍身,但巧舌如簧,智計百出,為姬桓解決了不少麻煩,姬桓能當上樑王他出了不少力。

姬桓對吳英極為敬重,甚至還囑咐姬成墨對吳英不得怠慢,需得畢恭畢敬才好。

姬成墨照做了。

但,他心底是有疑影的。

他總覺得,姬桓對吳英的敬重已經超越了一個為君者該有的限度……這,是為何?

……

鄭國,渠陽城。

這裡是鄭國的國都,鄭王宮坐落於此,佇立八百餘年。

鄭王名鄭川,今年六十九。作為王,他堪稱長壽,勞心勞力之人通常活不了這麼大歲數,更別說他還要面對朝臣的揣摩算計,宗室的爭權奪利,子女的爾虞我詐。

但他到底是老了,老到了不得不將權力拱手送人的程度。

這倒也沒什麼,每位王到了晚年都會有這一遭。他的長女鄭瀟精明能幹,雖有剛愎自用、不聽勸諫以及狠心太過的毛病,但是作為王位繼承人,她無疑是合格的。

鄭王很難從自己已經成年的子嗣中,挑出一個比鄭瀟更合適的繼承人。

自從身體衰弱,鄭王便逐漸將朝政交給了鄭瀟,鄭瀟也幹得很好,在能力範圍之內儘量將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條,平衡朝臣、壓制兄弟姐妹的事也做得很好。

就是好得略微過頭了。

鄭瀟接管朝堂的兩年以來,死了左將、左相,接著以貪污之名流放了司吏,又以謀反之罪將司馬抄了家。這還沒完,前年鄭王第四女鄭湫郊外踏青時墜湖而亡,五女訓練馬術時墜馬變成殘廢,半身癱瘓……

「大公主是要將朝堂上下都血洗一遍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