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譚楨臉色再次有了變化。

各國諸侯王之間自然會有交流,平日裡傳信不會用到這麼高的規格,機關木盒只有在盒內密信極其重要時才會啟用,開啟木盒機關的手段也只在諸侯王之間流傳,這是約定成俗的。

就連伐梁之戰,眾位諸侯傳信也沒用過機關木盒。

譚楨拿起木盒揮手令宮侍退下,按照父親交代的規律輕輕擰動頭尾,咔嚓一聲輕響,盒子彈開了,露出一份蓋著朱紅色武王印的密信。

信上的字磅礴大氣,開頭便寫:「武王商溯親筆,欲與諸王誅妖邪,清君側,正乾坤。」

譚楨恍惚一瞬,讀了下去。

宮殿外,宮侍正守著殿門,忽然又有一侍衛滿頭大汗地跑來,手上端著一封密信,「宿陽送來的密報,快快呈給……」

他話音未落,便聽到殿內傳來譚楨瘋狂的大笑聲。

這笑聲歇斯底里,充滿了嘲諷和難以言說的鬱氣與怨憤得到排解的痛快,久久不停。

侍衛和宮侍霎時噤了聲,驚恐地互望一眼,他們從沒聽過這位勤勉冷靜的國主發出這樣令人心生懼意的笑聲,這是……瘋了不成?

沒等他們進去查看,宮殿的門便被從裡面一腳踹開了,譚楨手執兩封密信奔至殿外,竟然撲通一聲在青石板上跪下了……朝著譚國天柱的方向。

她仰面大笑,嗓子都笑啞了,手中揮舞著那兩封密信:「父親,您看見了嗎?那皇帝姬瑯才是被妖魔所惑啊,他們才是妖!」

譚楨張開雙臂,眼眸閉上,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天佑譚國……天佑譚國!」

她身後,宮女太監和侍衛目瞪口呆,接二連三地也跟著跪下了。

國君下跪,臣民不可站立。

他們不明所以,但是從譚楨狂喜的姿態,他們可以看出一件事——譚國有救了。

第142章

梁國國都, 睢丘城。

自姬桓繼承梁王之位已過數月。

反抗他的朝臣皆已被清算,該殺頭的殺頭,該抄家的抄家。

不服他的兄弟姐妹也是如此, 不成氣候的圈禁,成了氣候的就先圈禁,之後再尋個由頭賜死或對外宣稱病逝。

時至今日, 姬桓終於清肅了朝堂,收拾了那些讓他無法安枕的血脈親人, 並且拉攏了宗室,開始扶持自己人上位。

姬桓這段時間春風得意, 覺得自己從未如此暢快過。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王位,這是他此生第一暢快事。

朝堂之上還有幾個老梁王留下的舊臣不太樂意聽他的話,而他們對姬桓的態度不冷不熱, 既不完全順從, 卻又沒失了恭敬。姬桓有心將他們連根拔起,可一時間也尋不到錯處。

姬桓此生的第二暢快事, 是在早年選對了效忠對象。要是他沒能做出這般明智的選擇, 也便不會有登位的一天了。

這第三暢快事,則是生了姬成墨這個老成持重天資聰穎的兒子。長子,名正言順,堪為儲君, 王位後繼有人。

不過若是那位大人允諾他的事能實現……也就不需要什麼儲君了。

他可以統帥梁國千秋萬載。

但是姬桓並無全然的把握能實現那件事,所以他依然要培養姬成墨。

「右將王隆性情孤傲,對寡人並不順服,成墨你來說說, 可有法子令他順服?」姬桓有意出題。

如果只是個文臣也就罷了,就算不服也只是在上朝時罵他兩句, 可偏偏是個武將,還是官職最高的武將,這樣的人若不順服,將成為他心腹大患。

「父王近些時日因王將軍的事茶飯不思,兒臣不才,願為父王解憂。」姬成墨笑道,「依兒臣看,王將軍並非不順服,父王得位,名正言順,王隆有何不服?」

這兩句話將姬桓說得通體舒泰。

他最喜歡這個兒子的一點就是聽話且孝順貼心,話說得漂亮,事辦得也漂亮。

姬桓最忌諱的就是別人說自己得位不正。雖說不管是他還是他兒子,都知道這個王位到底是怎麼到手裡的,但是姬桓還是愛聽這漂亮話。

人,當真是難以免俗,姬桓就是個標標準準的俗人。

「他是老臣了,年紀比先王都要大,更在伐梁之戰中立下了功勞,蔭蔽家族。這樣的人,應當是懂得審時度勢的。王將軍年紀大了,他就算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自己的家族後人。」

姬桓示意姬成墨繼續講下去。

他溫文爾雅地笑笑,接著道:「父王絞殺了不少反賊,為將反賊連根拔除又誅殺了許多人,然此時國力衰弱,攻譚之戰緊急,難保陛下不會再向梁國借兵,所以不宜再殺。兒臣以為,拉攏為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