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根植於現實的土壤,這個世界必有她的一席之地。
要想斬蛟,商憫得先讓自己成為一條龍。
恢復記憶後,商憫所思所想通透了許多。失憶之時曾經困惑的事情,現在也都知道了答案。有許多事情是她在十歲之前就已經嘗試過並且尋找過答案的,她只是忘記了。
除非商憫能讓武國跑步進入工業化,生產機械設備,否則她基本上沒有發揮的空間。
她能參考的,只有前世各朝各代摸索出來的政治體制改革策略。
同時商憫在接觸了一段時間的政事之後,終於明白姑姑為什麼在朝堂上那麼招人恨了。
她不但在潛移默化地推動著科舉,還在想方設法用懷柔的手段抑制土地兼併。
鄒國的例子就在前面,國君試圖推行科舉,結果他命就沒了,後來國也沒了,只有一本《科舉法詳解》留到現在。
這充分說明,什麼樣的人就該幹什麼樣的事情,如果步子跨得太大,只會迎來反噬。
所以趙素塵始終很謹慎,沒有去推行科舉,而是強化了小學宮升學政策,廣開書院,給了寒門學子入小學宮的機會,而進了小學宮學成之後是否能為官,依然主要靠「舉薦」。
這麼多年潛移默化,武國朝堂上平民出身的官員比例漸漸有了上升。
推行科舉是在掘貴族世家的根,抑制土地兼併,這更是讓他們難以容忍。
宗親、孟家以及許許多多的大臣為什麼會支持忠順公?
僅僅是因為忠順公根基深威望高嗎?這樣的答案未免太過淺顯。
挖掘根本,忠順公就是標標準準的王侯做派,相比商溯和趙素塵這樣的強力革新組合,他們更適應忠順公這樣的老派做法,他們認為,忠順公上位以後舊貴族可以像以前一樣獲利,得到的權也會更多。
可以預想的是,商憫如果當了王,也只會支持趙素塵的政策,這可讓他們急眼了,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支持忠順公搞政變。
商憫遲疑著,拿過紙和筆,考慮給楊靖之寫什麼樣的回信。
她賭氣似的寫了一句:「本王已知悉……」
想了想覺得不妥,如果她這麼寫,以大哥的一根筋的性子,一定會迅速完成思想轉變從此把她當做王來供著。
商憫把這張紙揉成一團換了一張紙,用潦草的丑如鱉爬的字跡寫:「大哥這麼講,我很傷心……」
寫完幾行字,她把信折好,揮手讓內侍送了出去。
趙素塵看在眼裡,決定回去之後也寫一封信給楊靖之,不為了別的,就為了讓這傻子醒醒腦子。
……
「王上,這是探子在武國收集到的求賢令,求賢令還在向外擴散,而且借用的是燕皇的名義。看這架勢,應當是要傳遍四方。」
內侍呈上密報。
梁王拿過密報,一目十行地看了後愁眉不展,轉頭去問姬成墨:「吾兒可有妙計?眼看著武國勢起,實在是讓為父心中不安啊。出兵也不現實……趙國和大燕又要打仗,梁國不好不派兵援助。」
姬成墨這下真的沉默了。
其實他真正想勸的是讓父親別出兵了,不管是對武國出兵,還是對燕援兵,都很難落到好處。
他並不明白父親的用意,先前攻譚還可以說是大勢,可現在就算不承認宿陽那邊的命令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後果,難道大燕就敢對梁國出兵了嗎?這豈非陷自身於更大的不義之地?
可是他看出父親似乎有自己的理由,必須要去做的理由。
姬成墨心中有一點不安。
宿陽那邊有妖,這件事情已經傳遍天下了,自從燕皇姬子翼流亡武國之後,流言更是不可抵擋。父親要忠於這樣一個深陷泥潭的王朝,這讓他不解。
姬成墨皺眉思索片刻,梁王目光殷切地看著他。
梁王才能一般,他對自己心裡有數,最大的優點就是會用人,並且果斷。所以有這麼一個優秀的兒子,他才會對他寄予厚望。
姬成墨確實有個法子,他不忍心讓父親失望,便道:「武王求賢……不僅是在求賢士,她自己也在求一個賢名。不如這樣……既然她想做賢王,那就看她能賢到什麼程度了。」
「鄭國的流民也流竄到了梁國,梁國的流民數量本就多,我們無力安置……不如引導他們去往武國?若武王開倉濟糧,可以消耗他們的實力,如果武王不接受流民,我們就可以以這為藉口說她不仁不義,流民如此之多,看她怎麼應對。」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