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到此處幸災樂禍,「父王看賢明如翟王,若不是那場大地動奪去了那麼多人的性命,恐怕他國內也夠嗆……安置流民自古以來都是難題,足夠她手忙腳亂了!」
第275章
「此計可行, 但是需從長計議。」
幕僚吳英匆匆趕來,在人前對梁王和梁王公子行了禮。
姬成墨好奇地看了他兩眼,道:「吳大師有何見解?」
吳英一副溫和儒雅的學士作派, 雖然來得比較急,但是說話仍然不急不緩。
「流民固然可以衝擊武國秩序,但是萬一武王真的有本事聚攏流民呢?別忘了武國可是一個在眾多流民之上建立起來的新國, 世上本沒有武國人。他們處理流民的手段,比我們熟練的多。」
吳英對這一對父子內心是非常鄙視的。
梁王姬桓也就罷了, 他早知道對方是什麼貨色,手段剛猛有餘, 而自身能力不足,做事缺乏遠見。吳英本來以為姬成墨是個可以扶上牆的,結果現在再看, 也不知道是年輕還是被養得太何不食肉糜了, 表面上腦子靈活,實際上鑽研的淨是些蠅營狗苟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還總是犯想當然的錯誤。
他這些手段放在朝堂內鬥上確實好用, 在大國之間也可夾縫求生,可如果是要與國爭鋒,那麼他的短板就會徹底暴露出來。
你梁國君主無能,處理不好流民, 不代表人家武國也跟你們一樣無能啊!這麼簡單的問題,姬成墨就沒想明白。
他是以己度人,覺得自己國家處理不好,其他國家也一定處理不好……愚不可及!
「以吳大師的意思, 此事該如何籌辦?」梁王不恥下問。
「可以派流民衝擊武國,但不能給對方太多的人, 二十萬左右夠了。」吳英道,「王上可知,這二十萬人是要用在何處的?」
梁王道:「大師不要賣關子了,一口氣把話說完吧。」
姬成墨下意識對吳英覺得不喜,認為對方故弄玄虛,有賣弄之感,可父親對吳大師如此態度,他不得不學著恭敬起來。
「這二十萬流民其實只是幌子,王上可以派出得力助手,在流民之間散播謠言,讓他們聚集生事,鄭國和大燕那邊已經出現了流民起義的事情,這種情況世所罕見。我們何不將人安插其中,效仿起義?流民光是人數多當然沒什麼用,可如果他們能凝聚起來呢?」
吳英笑道,「這二十萬流民是試探,看他們能否起事,也看武國是否有能力應對。如果他們應對不來,我們可繼續煽動流民向那邊凝聚,壯其聲勢,把他們養成武國邊境大患!」
「吳大師此法妙極!」梁王不住讚嘆。
姬成墨也附和:「原是本公子見識短淺,受教了。」
吳英看了姬成墨一眼,接著道:「這武國的求賢令當然也是一個機會。武王求賢若渴,各國人員皆可前往,我們何不順其心意,利用這個機會把探子安插進去?」
「這,對方求的是有才幹的人,如果送進去幾個混子,怕是不會得到重用。」梁王愁眉不展,「要是真把人才送過去,我也覺得可惜呀……」
「先送就是了,也是一樣的道理,前幾撥人先送去探探情況,如果方法不奏效,再考慮別的。」吳英道,「總不能試都不試,就直接捨棄這個辦法。」
梁王連連點頭:「好,好。本王這就命人去辦!」
等從梁王宮出來的時候,吳英翻了個白眼。
不翻這個白眼,他恐怕沒有辦法抑制住內心的無語。
他是不愛爭不愛搶的,這麼多年在殿下面前不如白珠兒得臉,白珠兒是那種既愛掐尖冒頭,冒頭冒過了之後又要被打壓下去的妖。他吳英就不一樣,他一開始就不想給自己攬活兒。
木成舟說得太對了,明哲保身,才是為妖正道啊!想什麼推翻天柱,吃力不討好,這天柱不推翻對他的生活也沒什麼影響,他也沒有成為一方霸主的野心,甚至在人之間生活得還挺開心的。
最近動腦子太多了,他想趕緊回府吃點花生米補補。
吳英想到這裡加快了腳步。
……
越是靠近大燕,地貌植被就會越發翠綠,就連空氣也從乾燥變得溫和濕潤了起來。
宋兆雪騎著馬,看到眼前出現茂密的綠樹林的時候,甚至想感動地吟詩一首。但是他文采不怎麼樣,無數次被母親批判為莽夫,於是就想從腦子裡頭挖出來幾個前人寫的詩句。<="<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