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是現在讓她回答這個問題,她就能給出不一樣的答案。
上面那條方法是需要潛移默化慢慢實施的, 若無三五年之功,不容易輕易見到成效。可是現在鬼方天柱倒塌, 五十萬妖魔流竄世間,局勢發生了變化。
如何聚攏民心?
答曰:給他們樹立一個共同的強大的外部敵人。
這是取巧之法, 但是極其有效。
百姓不知妖魔之害,這一直是商憫焦慮的一個痛點。
因不知妖魔之害,所以他們才會對妖毫無防備, 就連底層的官員都不知道商溯和商憫發布那一系列命令的意義。
他們是老油條了, 適應沒有妖的世界太久了,他們自以為聰明, 看什麼都在說謊, 看什麼都是藉口,任何政策推行都被他們認為是大國博弈,認為這是政治作戲。
譚國的戰場離他們太遠,他們以為那是故意散播的流言, 就像大燕攻打譚國也是在利用有妖的流言。
他們和宿陽那群不敢承認皇宮有妖的朝臣不一樣,他們是壓根就不信,而宿陽的朝臣是不敢信。
他們敷衍著,觀望著, 麻木著。
除非把證據甩在他們臉上,否則他們就不肯相信妖的存在。
蘇藹打破鬼方天柱, 這給人族帶來了危機,可是凡事都有兩面性……這或許也是人族的轉機。
觀前世歷史,民眾在什麼時候民心最凝聚,反抗之心和戰鬥之心最高漲?是富強的時候嗎?
是飽受壓迫的時候。
當妖化為從天而降的冰雹砸在每個人身上,他們才能體會到那切膚之痛,才會知道冰雹是能砸死人的。今後冰雹再落下,他們就會知道躲避,也會知道如何消解它帶來的災難。
商憫為那些被冰雹砸死的人痛惜。
但同時她也認為人是一個充滿韌性的種族,不會輕易被冰雹打倒。
冰雹只能持續一時,而人族則會永遠存在。
等商憫到達婁國和武國交界的城池鳳陂城,城主樊筠正為流民和妖魂衝擊之事焦頭爛額。
她根據捉妖全策上面的辨別方法,找到了幾個擁有捉妖術修行資質的人才,可是妖族不知從哪裡得到了消息,在夜半時分闖入安置那幾個人的院落,將那幾人盡數襲殺。
闖入襲擊的妖共有五隻,其中三隻被殺,另外兩隻魂魄離體,不知去向。
唯一讓她覺得喘了口氣的是婁國的流民大軍也陷入了內亂狀態,幾乎變成了一盤散沙。
這些成了氣候的流寇讓樊筠無比警惕,甚至聯絡了她安插在婁國的內應時時注意,就這她還是不放心,直接讓內應扮成乞丐的模樣加入了流寇大軍陣中,深入敵營探聽情況。
現在流寇們陷入內亂,樊筠以為自己能抽出手料理城中的妖魔了,可是不過三五日,婁國流民大軍的情況出現了變化。
有個叫高澹的流民大軍領袖帶人鎮壓了亂象。最開始他沒有下狠手,凡是捉到的被妖魂附身的人一律隔離關押,可是很快他發現妖魂可以從人身上轉移,這一度令他們束手無策。
直到武國內應偷偷摸摸地從懷裡掏出了一本《捉妖全策》。
妖魔當前,受苦的是人族百姓,此時國與國之爭都要往後稍稍,除妖才是首要大事!所以這捉妖全策到底是讓高澹讀到了。
這書在梁國是禁書,在婁國也明令禁止,但是民間還是廣為流傳,高澹從來沒看過,他如獲至寶,立刻開始研讀,還拉上了幾個略微識字的流民一起研究。
沒想到瞎貓碰到死耗子,他好像還真摸到了一點門道,從此逮到一個被妖魂附身的人就殺一個,十日之內控制住了大局。
速度比樊筠預料的快上三倍,這讓她壓力倍增。
樊筠如臨大敵,以為對方要趁武國之危越過國境了,她已經整理出了一支隊伍,對方敢來她就守城不出,讓弓箭手慢慢磨死他們,然後再讓將士出城迎敵,將他們殺個片甲不留。
誰知高澹沒那麼做,他好像和野路子匪寇不一樣,讀過書,甚至念過兵法,還知道怎麼練兵,對於怎麼搞政鬥好像也很清楚……
樊筠的探子來報,這支十多萬人的流寇隊伍最開始是二十萬,中間陸陸續續死了一些人,剩下的大約十四萬人,其中的戰鬥力頂多有四萬人。
這四萬人中還分派系,共有五六個「將領」領導,這些將領之間關係很微妙,而且據觀察,這些將領也都不是野路子。
最優秀最得民心的還要數高澹。
受到妖魂衝擊後,高澹花了十日穩定流民隊伍,隨後幹了一件讓所有人想不到的事情——藉助妖魂把流寇隊伍中的其他將領污衊為妖黨,然後帶著人奇襲,把那些人都殺了。
現在流寇隊伍基本上成了高澹的一言堂,尤其是對方平定了妖魔之亂,從此威望高漲,手下的人對他堪稱言聽計從。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