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為首之人裝束的時候,這已然在火併中實力大損的雙方都意識到了個可怕的事實。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並未只是個故事而已,而是眼下實實在在發生了的事情。
來者此前在長社督戰之時,曾出現過在他們的面前。
正是這長社之戰,大漢一方的最高指揮官,皇甫嵩!
他們固然不知道什麼「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說法,但有些常理之中的事情卻不難推斷,那些個只在傳聞之中出現的人物,往往身居後方,哪裡會做出這樣親涉險境的事情,除非——
除非此時的環境對他來說沒有任何一點危險。
在對方表露出的自信之餘,這些個黃巾聽到的又是一句驚破夜空的「匪首已擒,餘黨速降」。
「若是這些人中多有幾個有作戰頭腦的,就會發現此時前來的第三方,人數甚至還不到他們的一半。」
喬琰和程立此時雖走出了那些兗州黃巾的視線範圍內,卻並沒脫離開太遠,而是依然在一個能觀望到戰場局面的位置。
周遭的火光奔馬,倘若不先帶有對其的誤解和恐懼,就會發覺其中往復循環的也只有那麼幾十匹而已。
可惜此時雙方都群龍無首的黃巾,只聽到了雷動的聲響和始終未曾在此間停歇的鼓聲,看到了皇甫嵩攜精神飽滿的漢軍步步迫近,以及那個奇怪的盔甲怪物再次出現,這一次卻是左右手各扛著一方渠帥,現在站定在了皇甫嵩的身邊,完美應和了那句「匪首已擒」。
任何一種表徵對他們來說都是個滅頂之災將至的信號。
他們奉大賢良師為救世之人,卻也從未想過,倘若有朝一日,當他們身陷窘境,他們所信仰的太平道到底應該用何種方式來助力他們脫困。
反正是不會有一道天雷落下,將皇甫嵩給劈死的。
在這樣的心態下,第一個人下意識地鬆開了手,將手中的武器給掉落在了地上。
而後是第一個人,第三個人……
「黃巾軍要想將人數轉化為戰鬥力,顯然還有不小的差距。」喬琰搖頭感慨道。
她話至此,也恰好從那煙塵間的騎兵中,看到了為首之人的樣子。
人坐於馬背上稍有些不那麼容易看出身量來,但他這長相和大略能看出的身高,倒是很符合喬琰心目中對有一個人的印象。
而提到黃巾軍的人數不代表戰鬥力,好像都繞不開他去。
曹操。
他在平定兗州之亂後得到的數十萬青州兵,就是這句話的典型證明。
種地的要打得過職業作戰的,顯然很不現實。在軍紀的嚴明上,也完全不能跟正規軍相比。
濮陽之戰,青州兵沒能替曹操攔截住呂布,反而讓曹操在大火中被燒傷手掌;宛城之戰,青州軍非但沒能替曹操打開局面,反而打劫起了自己人,說出來都是個笑話。
但無可辯駁的一點是,這些黃巾軍依然是尤其可貴的人口資源。
在漢末尤其是。
所以喬琰絕不能讓皇甫嵩將這些人盡數殺了了事。
她遠望著這一片沸騰的營地漸漸安定了下去,這才整了整衣衫朝著皇甫嵩所在的方向走了過去。
周遭的火光已經不再呈現的是那種全無秩序的狀態,而是間隔一十步立一火把,將整個營地里的亂象一掃而空。
也便是在這樣的火把洞照之下,梁仲寧和波才麾下的黃巾士卒方才意識到,他們的投降或許是個並不那麼明智的決定。
第三方的漢軍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多人!
但此時顯然已經沒有給他們反悔的餘地了。
他們手中的刀兵早已經被人給快速收繳了起來,他們中的遠程弓/弩手在孫堅和傅燮的聯手,以及隨後的漢軍到來後,被擊殺了大半,剩下的那些也大多有傷在身,而最要命的無疑是,他們的糧食都已經快速地被漢軍給接手了。
長社城中出擊的漢軍的確數量不足,這也意味著這種看守或許是有空當可以讓他們從中脫逃的,但當糧食庫存先行被他們把守住的時候,也就等同於另有一道鐵鏈栓住了他們的手腳。
喬琰正是在屯糧的軍帳邊上見到的皇甫嵩。
她到的時候,皇甫嵩顯然對典韋這等能負重甲在黃巾營中奔跑的力士很感興趣,正對著他問詢。
尤其讓他覺得典韋是個良才的是,典韋不僅扛著梁仲寧這兗州黃巾渠帥,還在波才亂中逃命的時候,運氣絕佳地跟對方打了個照面,直接將人也給打暈擒獲了。
若真要算起功勞,他也實在不小。
但典韋這人,說起給他那鄉黨安排退路的時候,還挺有那麼點大智若愚的樣子,真到了被皇甫嵩問長問短的時候,他好像腦子裡就缺了一根升遷的弦,喬琰怎麼看怎麼覺得他不在狀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