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學的是歷史,不是這種接地氣的田產話題,最好還是在有一個出自本土的智謀之士的協助下,去收集更多的信息。」

「何況,就算這一行為其實也會助長程立的實力,那又如何呢?所謂的天下第一謀士,既有第一就自然有這個比較,我只要確保程立的實力不會越到我之上就行了,你說是不是?」

系統:【……是吧?】

系統的功能是可以將宿主的話都原模原樣地記錄下來的,它又重新將喬琰的話看了一遍,只看出了【考察學習】和【良性競爭】八個字,頓時又覺得沒什麼問題了!

至於宿主把騎馬技能連點三級也不過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已嘛。

很合理!完全說得通!

它看著宿主拒絕替她專設一架馬車跟隨,而是請曹操替她尋來了一匹溫順些的戰馬,翻身跨了上去,很覺這姿態頗有英武瀟灑之氣。

雖然這看起來不夠有固有認知里對謀士印象,但再一對比旁邊的程立,系統又覺得,既然要比另一個謀士更強,就得全方位都將對方比下去才對。

程立在騎術上就不差,喬琰自然不能太糟。

系統又留意了一番皇甫嵩等人的表情,發覺他們對喬琰投來的欣賞目光不改,便猜到這表現大約能再刷一波印象分。

它剛想出聲再誇獎宿主兩句,卻忽然看到有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從隊伍里竄了出來,站到了喬琰騎乘的那匹馬前,打斷了它想要出口的話。

喬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便發覺,這少年並非是皇甫嵩和曹操隊伍里的正規軍,而是此番長社守城之戰中為了填補兵力而招攬來的潁川遊俠。

自他腰佩的那把並非軍隊制式的長劍,不難辨認出他的身份。

在長社之戰後,皇甫嵩為免行軍計劃外泄,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一個是暫時留在長社城中,等到一個月之後再自行離去,期間城中並不會減少對他們的食物供給,長社鍾氏也會感念於他們對此地的維護,給出回返的錢糧嘉獎。

另一個選擇則是,跟著一道前往冀州,參與進這奇襲計劃中。

這位便是選擇了後者的。

讓喬琰覺得有些意思的是,別人都在這行軍之時對著皇甫嵩這位主將意氣風發的樣子備覺關注,甚至試圖在他面前爭個存在感,以求在隨後的作戰中有得到重用的機會,唯獨這少年——

他絲毫也不加掩飾地對著這個比他年歲還小的女孩子看來,目光中滿是敬重欽佩之色。

更是在有人讓他歸隊的時候對著喬琰朗聲說道:「潁川徐福,請為女公子效牽馬之勞。」

20. 020 進軍下曲陽

為上位者牽馬墜蹬這樣的話,在三國時期,或者說在古代並非是罕見的事情,但讓喬琰在意的是他的名字。

潁川徐福。

這個有點土,甚至跟始皇帝那個派遣出去海外求仙問藥之人同名的名字。

可倘若結合上這個年齡,這個遊俠的身份,以及這個出現的地點,好像並不難聯想到一個人身上。

也是一個比起徐福的本名來說更加耳熟能詳的名字。

徐庶,徐元直。

在喬琰隨後旁敲側擊打聽對方來歷中,她也確認了對方十之八/九正是她所猜測的那個人。

不過如今他還未成年,自然沒有元直這個字,也還未曾因為那個替/人/復仇之事幾乎落入將死境地,在被人救出後毅然棄武從文,潛心求學。

這會兒的徐福,還是個潁川郡內仗劍行俠的少年,正逢黃巾之亂,在安頓好了家中母親後當即趕赴長社,只求能將黃巾攔截於此,以免在潁川境內造成更大的混亂。

此時的他無疑還遠不夠資格稱得上是個謀士,甚至連書都還沒讀過幾本。

按喬琰看來,應該說他還停留在一個覺得能靠著武力解決問題的地步。

喬琰並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是否也經歷過這長社之戰,或者說在參與了長社守城後,是否隨即加入了這北上冀州的隊伍,但總之現在他的確出現在了此地。

按照徐福的說法,前日的攻破黃巾之戰中,還是他頭一次知道,竟然有人能以口舌之利和誤導的方式造成兩方黃巾的內鬥,從而讓僵持已久的戰場產生突破口。

而因為軍中隱約傳出的她此舉實為替父母報仇,又將此事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他年紀尚輕,這任俠重武的性情又讓他的情緒多了幾分外露,因喬琰之舉著實讓他引為……或許用現代的話說該叫引為偶像,便乾脆跑來揚言要給她牽馬,好像並不是一件說不通的事情。

他話說到這裡,就被趕過來的上官給錘了一拳。

對士卒來說,能讓他們打勝仗的便是本事人,長社之圍若持續下去,縱然皇甫嵩可能能找到破解之法,也並不能改變己方人少的困局,難保就會有更多人犧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