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黃巾殘部意圖擁立趙弘為渠帥,然右中郎將早有所料,以荊州刺史徐璆率領一部人馬將趙弘迫入宜城。宜城不若宛城難攻,右中郎將信報中言及,旬日之內必破趙弘。」

「好啊,好!」劉宏雖然在昨日就已經收到了這個消息,也並不妨礙他在此時出聲贊道。

他更是在話中絲毫不加掩飾對此番南陽戰果的滿意。「右中郎將也未曾辜負朕的期待。」

朱儁即將平定荊州黃巾的消息,雖然和皇甫嵩與喬琰那等直取張角釜底抽薪的戰果不能比,但怎麼都算是取得了實質性的戰果。

劉宏被皇甫嵩發回來的急奏給養刁了胃口,卻也總不至於到連平定一州的勝利都可以無視的地步。

何況,這送上來的捷報之中,右中郎將的護軍司馬先登城頭這幾個字,讓劉宏敏銳地意識到了此人只怕不簡單。

這縱然不是個萬人敵,也想必是個勇武之將了。

若非有此先登之舉,只怕縱然有快速平定豫州之亂,於分兵南下中打了個奇襲的前提在,也未必能這樣輕易取了張曼成的性命。

畢竟宛城易守難攻,就算是劉宏常年身處禁宮之中也並非不知。

昨日那封單獨給他的急報中寫著他叫什麼名字來著。

劉宏懶洋洋地拖著腮回憶,隱約記得好像是叫——

孫堅孫文台?

是該給這人封個什麼官做做。

還好這種事情總不像是喬琰那情況一樣傷腦筋……

他剛想到這裡忽然見到太尉楊賜走出了隊列,再度躬身行禮後說道:「臣有事啟奏。」

一看到楊賜這張臉,劉宏便忍不住揉了揉額角,「准。」

楊賜出列,劉宏下意識覺得他又要說上什麼讓他覺得為難之事,果然隨後便聽他說道:

「荊州之地黃巾將平固然可喜,然期間宗賊甚眾,群眾不附,本有賊禍,右中郎將平黃巾亂可說是對症下藥,治總賊之亂卻並非其所能,秦初起與徐孟玉也並非長

於此道之人。臣建議陛下,著一人前往犒軍封賞,也另著一人前去協助平宗賊之亂。」

何為宗賊?便是南方丘陵地帶以宗族為基礎的武裝組織,算起來還與北方豪強頗為相似。

但慣例以來,北方豪強,尤其是官僚豪強,多以南方宗賊為賊而遠勝於為同道。

加之此番黃巾亂起,宗賊橫行於荊州南部地帶,為禍尤勝黃巾,也就令人更不恥於和其齊名。

好比說有個名為蘇代的宗賊頭子,便盤踞於長沙一帶。

楊賜所說的話對嗎?或許是對的。

若能借擊破黃巾的機會進一步南下平宗賊之禍,說不準還真能做到。

但劉宏要聽這話嗎?他不打算聽!

他還打算留著那些個宗賊勢力用來跟南陽的世家互相制衡,反正這兩方現在都沒鬧出什麼上達天聽的大亂子,何必現在就讓朱儁和部從繼續南下征戰。

這一來征戰要增加不少開銷,二來嘛,若是他們再行立功便又得增加封賞。

要知道對武將的封賞還不如文臣的好糊弄。

但話不能說的這麼死,劉宏面上喜怒不辨,只是問道:「卿想要舉薦何人?」

楊賜回道:「臣想舉薦江夏黃琬。」

黃琬黃子琰……

劉宏在心中念叨了一番這個名字。

這對他來說並不是個很陌生的名字。

黃琬的祖父黃瓊為尚書令之子,在孝桓皇帝在位期間的建和年間歷任司空、司徒、太尉,於延熹七年去世之時獲贈車騎將軍,黃琬便可說是個名臣之後。

此人早年便因聰慧善辯而當上了五官中郎將,說起來的確是個可造之材。

但偏偏此人也是個牽扯進了黨錮之禍的玩意。

因黃巾之亂的緣故,劉宏不得不為圖得到士人的支持而解除黨錮,但這並不代表他對於舉薦啟用黨人之事便會毫無芥蒂。

楊賜低頭頷首的謙恭姿勢里,看不到劉宏自上首投來的目光中已有幾分不善之意,他只聽到劉宏回道:「黃琬禁足於江夏多年,雖有太尉舉薦,朕知其不與宗賊勾結,卻難免有閒言閒語。」

他頓了頓,又打了個睏倦的哈欠,方才繼續說道:「但黃琬之才,朕也深有愛重之心,令其賦閒在家實為浪費,先令其入京從議郎做起,具體外派往何處容後再議。」

劉宏既然有了這樣的決斷結果,其他人又哪裡有置喙的機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