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竟然是一篇駁斥州牧之說的策論!

別說許劭沒想到會從她這裡擺出了這樣一篇特別的文章,其餘幾人也沒想到。

在剛被許劭喊過來的時候,他們還當喬琰是寫了什麼孩童之言,可在當真看到眼前這篇文章後,他們也都跟許劭一個表現了。

這……這竟是個孩子能寫出來的?

楊修不會錯認在他和喬琰走進來的時候,這些個在座的名士都表露出了一番驚嘆的目光,但他可以確定,這些目光絕不是給他的,畢竟他也就只得了個捷對之才的評價而已。

這也讓他越發心癢難耐地想要知道,喬琰到底都寫了些什麼東西。

在與幾人問好後,他拱手問道:「小子魯莽,可否一觀喬侯之作?」

得了喬琰和許劭的同意,這份帛書終於出現在了他的手上。

他倒是不像是許劭一樣,先從第一段看起,而是一眼就看到了此文的標題——《州牧封建論》,也直接扭頭就朝著喬琰問道:「你怎麼想到寫這個的?」

喬琰只淡淡回道:「有感而發而已。」

但這話騙騙楊修也就算了,事實上說有感而發,多少是有些不恰當的。

策論策論,看上去這份投遞出去的策論是個自命題的作文,但也不盡然如此。

看看在場之人都是誰,又都是個什麼身份,無疑會大幅度地縮小她此番策論能寫的範圍。

被那文士提到的進入鼎中觀中的人都有誰?

韓融、陳紀、王謙、邊讓、王匡、陳琳、許攸……

無一不是當世名士!

而這些當世之名士現如今最大的一個共同點便是,他們都效力於何進的麾下。

當然這種效力並不意味著他們是被何進的「折節下士」所吸引,誠心誠意地為他謀劃,而是因為——

一來,黨錮之禍剛剛解除,他們都需要暫時尋求一個庇護之人,以得到這個重回仕途的緩衝時期。

被三公徵辟是一個選擇,比如說給予了荀彧王佐之才評價的何顒,後來就被司空府徵辟為從事,更在三府議事中得到了主導地位,再比如說此前被太尉楊賜在朝堂之上舉薦的黃琬。

但三公的位置更替廢止實在是一件過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四方亂象未曾徹底平復,近年來的天災也並不少見的情況下,若是當今天子想要為某個災害找一個背黑鍋的,直接就會讓三公之一罪己請辭,當然以劉宏這種讓人捉摸不透的情緒,直接因為立場糾紛把人弄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何進這個暫時不會被從高位上拿掉的外戚大將軍,就成了這些士人的首選。

二來,何進權高謀短,極有可能能成為他們誅殺閹宦的得力「工具」。

這就是在場這些人的共同之處。

既然來都已經來了,又要從這些人口中得到一個美名,有功利的想法在喬琰看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她也並不覺得「投其所好」四字是什麼羞於啟齒之言。

但這個投其所好必須投得恰到好處,比如說——

她不能說自己也要跟著誅殺宦官。

這種直接在陣營層面上的示好對她沒有半分好處。

以許劭那月旦評的名聲,喬琰要想服眾,這篇策論就是必須被展示出來的。

那麼寫這種近乎激進的東西,看似討好了士人陣營,卻也讓劉宏生厭,甚至可能讓她本已經到手了的縣侯位置,會因為明天左腳先邁進洛陽城而被廢除。

她先前和畢嵐之間的攀談關係,也等同於徹底作廢。

所以——

她可以適當在這篇策論中展現對於何進立場有利的東西,卻絕不能直接把自己打成了黨人。

換句話說,她需要駁斥一個對何進來說不利的東西,但也不能損害到劉宏的權力平衡,最好還要傳達出一個大漢忠臣的立場。

有沒有這樣的命題呢?

有!

正是她寫的駁斥州牧制度!

這是唯一一個對何進沒有好處,對士族未必有好處,對當今天子存有隱患,也正好在此時被宗室提了出來應對四海亂象的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