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她也何止是靠著一紙策論得到了「雛鳳有清聲」這樣一個,對未來期許良多的極高評價,更當即就得到了天子的召見。

當然,大家都看得出來,喬琰得到這個被召見的機會,並不全是因為許子將的這句評價。

若無那個早先就已經加封出的樂平侯爵位,劉宏又不是吃飽了撐的,非要召見一個只是白身的許劭所看重的小輩。

再想想從鼎中觀到皇城之間的距離,也顯然不可能是許劭這邊的評價一出,就有人將消息送到了皇宮中,又恰逢劉宏沒甚事情可做,便讓那張讓前來宣讀天子口諭。

張讓他來得太快了!

快到讓人毫不懷疑劉宏一直在關注著喬琰的舉動和情況。

但誰也不可否認的是,當那句評價和這個恰到好處的召見被放在一起的時候,許劭從中受益,喬琰的名聲更可謂是一飛沖天。

此時無人會說什麼她本該盡孝於祖父床前——

誰讓這的確是她在抵達洛陽後的第一次出門,與楊修前往鼎中觀之事也更像是因緣際會。

而她所做的,只是在機會落到面前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將其一把攥住而已。

且將心比心,倘若他們處在喬玄的位置上,若是在病重殆亡之際,有一個如此出色的孫女以言論上達天聽,只怕是真能含笑而終了。

子嗣功業在望,還有比這更能慰藉長者之心的嗎?

「這番陣仗後,他們大概也會跟我一樣好奇你到底寫了什麼的。」

穿過平城門的時候,楊修回頭看了眼後方,開口說道。

好在洛陽都城之內並非人人都可進入,尤其是過城門後不遠,便是聯通廣陽門和耗門,處在南宮之前的御道,城牆之內的南宮宮牆上,正是朱雀望樓。

這標誌著,自此處起便是皇城守衛森嚴之處。

也因其代表了大漢的最高權威,而展現出一派肅穆氣象。

即便是楊修這樣的太尉之孫,在未曾得到准允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過朱雀門而過。

他一路跟著也不過是因為他要走這條道回家罷了。

現在喬琰繼續在張讓的帶領之下踏入南宮,楊修則右拐回了太尉府。

他本就記憶力超群,若是稍誇張一些的說,大抵也能得個過目不忘的讚譽,譬如說,此刻喬琰的那篇策論就還印在他的腦子裡。

他琢磨著自己既然是敗給了這樣的一篇,就自然要將此篇給默寫出來,日日讓自己誦讀謹記才是。

也因為如此,他沒跟他那些個小夥伴繼續在太學附近遊玩,而是打算先回家去,防止缺漏了哪兩個字。

見喬琰的身影消失在了門戶之後,他方才微微一嘆。

「也不知道後世史書之中會對今日的情況如何記述……」

怎麼說他也算是得到了個不算太差的評價,希望不會被記載成什麼——楊修當街挑釁於喬琰,迫其同往鼎中觀,喬琰不得已,以《州牧封建論》呈於許劭,復得天子召見。

那他豈不是就成了個丑角反派?

尚且年幼的楊修琢磨起了自己要如何才能做出挽回名聲的舉動。

也不知道……「楊修為之折服,從喬琰往樂平」可不可行。

他覺得好像還真有那麼點可行性!

太尉楊賜哪裡會想到自己聰穎絕倫的好孫兒,起先明明是去給他找回場子的,現在卻已經乾脆利落地就這麼把自己給賣了,甚至盤算起了離家出走的可能性。

已從朱雀門而入的喬琰自然也不會知道。

何況,她如今的全部心神都不得不放在應對劉宏上,又哪裡還會考慮楊修在想什麼。

一個資質平庸的帝王好應付,一個聰明的皇帝卻不好捉摸。

理論上來說,喬琰此前種種行事都不曾有行差踏錯之處。

從對黃巾之亂的協助平復,到對「大漢天災和上位者無關」的論辯說辭,到行抵洛陽後不驕不躁地開始種地,再到這一番州牧分封制度的類比駁斥,任何一件事都是在維護大漢的統治。

她也完全沒給劉宏抓到任何她倒向了哪一方的小辮子。

可在真正面對他本人的時候,這些東西未必就是完全頂用的,還是得看臨場發揮。

但在喬玄宅邸內掘地種菜之時,她便已經對劉宏可能會問什麼東西,她又該當如何回答,在心中有了一番提前的揣度,也不算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這種心態之下,入朱雀門過鴻德門時,喬琰甚至還頗有些閒情逸緻地欣賞了一番這宮門開啟後,正對著的明光殿是何種模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