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對朝堂的消息知道的少了點,在場那幾位卻是知道的,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橫徵暴斂、貪婪成風,為黃巾所殺,因而提出州牧制度的劉焉求的就是這個益州牧的位置。
益州是什麼地方?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以上是諸葛亮對益州的評價。
喬琰就差沒指著劉焉的鼻子罵了,你提出州牧制度自己又想要益州牧,你如果據險而守,懷有什麼異心,朝廷要拿你怎麼辦呢?
這話吧,許攸和陳琳這種罵起人來很毒的相對一眼,覺得喬琰這還是稍微筆力弱了點,大概還是因為年紀小。
不過想想這種話,說得稍微隱晦一點,天子肯定是很喜歡的,又對她再提高了一點評價。
「天下之道,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有叛人而無叛吏,則天下相合,群賢相舉……」
「……」
「秦失其位,在於其政,不在於制。今國家盡制郡邑,連置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
「……」
「琰不欲見聖人生於其時,因封建扼斷上抵中央之道,無以立於天下,唯以陋言草陳。」
------------------
楊修沉默了。
大家都是九歲十歲的孩子,就是想出來搞個神童的名聲的,怎麼就你寫小作文寫出這種水平的東西來?
他現在方覺,許劭只是給了喬琰這個雛鳳有清聲的評價,化用了她先前用來懟那士子的「雛鳳清於老鳳聲」,說不定還是稍微有些收斂著說的。
楊修的政治敏感程度不算太高,卻也看得出來,這的確如許劭所評價的那樣,是一篇完全能於洛陽為政之人中傳頌,也能送到天子面前的文章。
收尾的想法是理想天真了一點,可所謂賢者居上,聖人立身,於黃巾之亂後也分明正是一番維護漢統之言。
他想到這裡,不由低垂著腦袋,攥緊了手中的絹帛。
就算他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在這篇州牧封建論面前,他用討巧手段寫的問答,簡直像是個兒童之作。
但輸給這樣的人……
輸給這樣的人他一點都不冤枉!
在他重新抬眸朝著喬琰看過來的時候,喬琰怎麼看怎麼覺得他現在有點像是徐福那種在看偶像的狀態,當然其中還不乏過上幾年再來一比的勝負欲。
這恢復速度倒還挺快的。
只不過,還沒等楊修對喬琰來個什麼三年五年之約,這鼎中觀的正門就被人給驟然推開了。
喬琰循聲望去,正見到了個熟人。
這闖入之人不是中常侍張讓又是誰!
而即便在場那幾人再如何對張讓痛恨有加,也不能改變一個現實,當張讓作為天子特使出現在此地的時候,是沒人能將他阻攔在外面的。
張讓也不是不曉得這些人的盤算,但反正他也不是來找這幾位的,根本無所謂他們懷有厭憎之色的目光。
他只瞧著喬琰說道:「陛下聽聞喬侯前來尋許子將得一月旦評,著奴婢前來宣旨——」
劉宏給張讓的口諭是,若是喬琰真能得到許劭的佳評,便讓她進宮來一見,而張讓抵達此地就聽到了那個「雛鳳清聲」的評價。
那麼這丹墀對策之說,恐怕馬上就要成真了。
見喬琰已伏身接旨,張讓繼續念道:「著樂平侯入宮覲見。」
喬琰目光一閃,她這篇文章沒有白寫!
她也可算是要見到這位當權天子了!
38. 038 迴光返照
面見天子啊……
先前自學宮明堂前的大道而過,旁人看過來的目光也不過是看兩個孩子的相爭而已。
但在喬琰重回這條路上的時候,包括太學生在內的人群,看過來的眼神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洛陽京師之地就學,所求的無外乎也就是聞達於天子,躋身於朝堂,在這個累積名聲的過程中,若能得到貴人的提攜,便自然更佳,若不能,就得自己混出個名聲來。
像是黃巾之亂這樣的特殊情況,能建立起功勳的無疑只是少數
——這不是一條可以讓人參考學習的路子。
對大多數的士子來說,能從太學中倚靠才學穎脫而出,學問累積到了一定境界後遊學於汝潁地界,恰遇一二名士提點,已算是有了個極高的了。
最為頂流的莫過於直接得到許靖、許劭、何顒、郭泰這些當世一流評論家的評點,若是個佳評,便足以和尋常士人區分開來。
而顯然,喬琰已經做到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