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種對自我的清醒認知和循序漸進的步調,出現在一個年少才高且已有列侯之位封賞的孩子身上出現,無疑顯得極其驚人。

即便戲志才與荀彧交好,也不得不說,通過這種細枝末節中窺見的東西,讓他覺得他那位好友只怕還是差了喬琰一籌。

他也旋即盤算起了喬琰那對英雄酒之名的想法。

大約是因為她跟鮑鴻的一番交談中,著實很有喜歡讓人意外的風格,戲志才雖對如何牟利有些想法,卻也覺得喬琰的計劃很有可能跟他所猜測的也並不是一回事。

奈何他因為賣不了力氣活,被喬琰排出了此番前往晉陽之人的名單,他又暫時不樂意將自己的給扒了,表現出什麼太過出挑的樣子,以至於也只能等個二手消息。

不過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又給自己沽了一小壺酒。

這分作九次加料的補料發酵,釀造出的酒風味獨特,讓他在斜躺於院落中淺酌之時,頗有幾分享受,只覺這樂平之名倒也名副其實,此地也著實是比潁川和洛陽讓他待得舒服。

只是臥榻之側尚有賊人,不知道這位喬侯到底要何時發起對黑山賊的計劃。

以他看來,那褚燕能當機立斷,在冀州黃巾被朝廷剿滅的當口撤入太行山中,保持了作戰優勢和有利地位,又能讓人主動來投,只怕是個足夠審時度勢之人。

在他未曾摸清楚喬琰的底細之前,他是不會貿然襲擊樂平的。否則難保便會步了有些人的後塵。

除非啊……

戲志才又給自己灌了一口酒。

除非擺在他面前的是讓他不得不動手的巨大利益。

而這就要看那位喬侯的本事了。

-------

此時的喬琰已經領著人到了晉陽。

不過那輛裝載有新酒的車還被停在晉陽城外,讓人小心看守著,喬琰只帶了楊修、典韋和趙雲幾人進的那晉陽城,在典韋的背後背著幾個酒葫蘆,裡面盛放了這補料發酵出的黃酒而已。

楊修先前在購買陶鍅、酒麴和調研酒坊酒業的時候,對這晉陽城中的情況也算是摸熟悉大半了,現在自然當仁不讓地承擔起了領路的責任。

他也順帶著介紹道:「這城裡最出名的酒坊背靠的都是太原世家,一個是唐氏,一個是王氏。」

說到世家,楊修這個出自弘農楊氏的也就更加熟悉了,他繼續說道:「太原王氏,準確的來說應當要分作兩支,一支叫做晉陽王氏,一支叫做祁縣王氏,後者世代為官,出大才的情況更多些,王允王子師就是出自這一支的。但前者這一輩出了一對兄弟,也就是王叔憂和王季道這對兄弟,也算是有了昌盛之象。」

「至於唐氏,若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可以往前到先秦時期。」

「戰國策士唐雎的唐。」喬琰對此還有些印象,便是那「唐雎不辱使命」。

「不錯,」楊修回道,「不過先漢之時,唐雎後嗣中分出了一支遷往沛國,數十年前又分出了一支前往丹陽,以至於近些年來,晉陽唐氏漸有些衰弱。」

正好他們在此時經過了唐氏的酒坊,楊修便道:「要我看來,若是要將利益更優,不如選擇這唐氏。唐氏衰頹,難與王氏相爭,若是此時有一特殊的釀酒技法,自然肯出更大的價錢。」

這話說的有些道理。

喬琰卻沒對他的這個建議表露出什麼決斷態度,而是說:「且先不急,看看王氏的酒坊再說。」

也正如楊修所說,王叔憂和王季道這對兄弟的出現,雖目前來看並未給王氏什麼直接的支持,但世家這種東西,只要出了能支撐門庭的人物,對整體風氣的影響毋庸置疑。

這王氏酒坊在門面上看起來也要比唐氏氣派不少,他們抵達晉陽之時已近黃昏,正是這酒家往來景象最為繁盛的時候,也更顯出了兩家的對比。

算起來若是按照楊修的說法,好像的確應該選擇唐氏才對,這般有競爭力的東西自然是交託給稍稍處在下風,又還保留有購買力的一方手裡,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但喬琰又端詳了這兩家酒坊一陣子,拍板道:「我們選王氏。」

在她此前還在樂平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決斷,若非如此也不會與鮑鴻說出那可堪為英雄酒的說法,如今親自來到晉陽,也不過是做出最後的確認而已。

至於為何選王氏而非唐氏……

喬琰著典韋往王氏在這晉陽城中的宅邸遞上了一張拜帖,而後於第二日上門的時候,楊修方才知道了答案。

在她與這位王氏族長王揚會面的時候,面對對方似有幾分不解地問及喬琰這位樂平縣侯因何而來的問題,喬琰慢條斯理地給出了一個本沒有想到會出現的回答。

「為護匈奴中郎將而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