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體驗過後世的棉花羽絨之物,難免對楮皮衣的評價失之偏頗,畢竟無論是從柔軟程度還是從保暖程度上來說,楮皮都遠無法達到她認知之中的標準。
可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並非如此。
北方大多燒炕,自商周時期就有,到漢代之時鋪設煙道的設計也就越發趨於合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炕也不能憑空起火。
一戶人家維繫燒炕和做飯一天所需的柴火便得二十公斤,在這個凜冬漫長的時節,無疑不可能足不出戶那麼久。
而一旦出門便得挨凍,上山更是一件危險之事。
被喬琰尋來的這個縣民,將信將疑地將那件樣式奇怪的楮樹皮衣給穿了起來,卻發覺這東西雖然有些不若尋常衣服貼身,但在保持了衣衫輕薄的重量之餘,在擋風上著實有奇效。
他和趙雲典韋那些耐凍的武者的體質不能比,方才來時還因驟然降溫而有些哆嗦,現在擋住了風,也站直了身子。
他不由對這件其貌不揚的衣服嘖嘖稱奇。
「先前還奇怪君侯為何要著人找那楮樹,這玩意的樹皮韌得很,著實咬不動,原來還能有這等奇效,幸好去歲咱們沒將那玩意給吃了。」
「……」
「君侯?」他發覺喬琰在聽到他這回答後怔愣了片刻。
但旋即又見她恢復了沉靜面色,問道:「你覺得這衣服如何?」
「好得很,比麻衣耐凍,有這擋風的,再多穿上兩件衣服墊著,冬日裡上山也能試試了。」他又伸手將楮皮衣扯了扯,發覺此物大約是繼承了樹皮的韌性,故而這般拉扯也不會被扯破。
也還是因為這韌性,在稍有些大幅度動作的時候,雖表象板硬,也並未有被拗斷的趨勢。
他心中越發對此物頗有好感,忽聽到了喬琰的回答,「那你穿著這衣服走吧。」
他有些難以置信地朝著喬琰看去,見她面上的認真決斷之色並非作偽,當即喜滋滋地領著這件楮皮衣服退了下去。
喬琰望著他離開時候輕快了不少的背影,不覺有些失神。
如若說,此前她只是出於不希望縣治之內在這冬日折減人口的緣故,來嘗試製作這楮皮衣,那麼如今這種必要性還得往上提一提。
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讓人說出他先前說的,幸好因為楮樹皮堅韌咬不動,留下了給她製作楮皮衣的原料這樣意思的話?
偏偏他好像全然沒打算將此事當做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一般,以何其輕描淡寫的口吻說了出來。
他也更不曾意識到,自己的這句話到底給了這位樂平縣侯怎樣的心中一震。
喬琰努力將對方的那句話暫時壓在了心底,重新投入到了楮皮衣服的製作中。
在有了一件成品後,要往何種方向改良也就大抵有數了。
剝落下來的樹皮泡入池中處理的手法,樹皮纖維在整件衣服的各個位置錘打分布,疊加的楮皮數量,以及整件楮皮衣的形狀,也隨著樣品的增加而越發趨於優化。
在這件事上,黑山勞改隊中的婦人無疑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喬琰也當先將第一批楮皮衣中的一半換到了她們身上,另一半則穿在了需要上山砍柴和繼續收集楮樹皮的青壯身上。
對防寒的需求無疑讓這些人的勞工效率進一步提升,在七日之後,喬琰便看到了第二批的楮皮衣。
這和後世用於賞賜平民的紙裘已經格外接近了。
其中一位婦人甚至在蒸煮錘壓楮皮的過程中,嘗試在兩層楮皮之間夾入了一層麻絮,又有人嘗試在其中加入了胡桃種油,讓楮皮衣那板硬的狀態稍有緩解。
喬琰隱約記得,以木出產的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但比起,顯然還是核桃仁更有得到的機會。
且既然這種植物油可以達成目的,顯然其他的油性作物也能作為材料。
等到第三批的楮皮衣問世的時候,她面前那張以樂平地形原版復刻的模型,已經完全變成了對山中各類作物的記載。
黑山賊在太行山脈中所盤踞的時間固然只有一月而已,但他們往複流竄之間,難免會對各處的標誌特徵予以留意。
此刻以紅色為記號最為明確標註的,正是那楮樹林的位置。其餘的便是諸如胡桃木等輔助材料的所在。
戲志才這會兒可不覺得這地圖怪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