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喬琰可以在確定是袁氏門生後姑且不管,他王揚不行!

他心中盤算起了拉上唐氏一道給張懿下絆子的可能性,但比起唐氏,顯然還是喬琰這位樂平侯在此前的種種表現上讓他覺得更有聯盟的價值。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先與王柔和王澤商議一番吧。

他又朝著袁紹離開的方向看了一眼,不由有些頭疼。

好在如今已是春入晉陽城的時節,這寒冬過境後他少了幾件需要顧慮之事,正可以分出心神來。

--------------

「用一個張遼投效州府,帶出了袁氏謀算之事,此事喬侯大賺,」戲志才評價道,「兼有張遼對張懿好感不多,更趨於對家鄉的保護,反而對喬侯的提攜幫扶有感念之心,日後也未嘗不是一員助力。」

「強龍不壓地頭蛇,汝南袁氏若要面對的對手可不只是樂平,還有晉陽王氏、陽曲郭氏這些本地官僚世家,此為第二賺。」喬琰回道。

她與戲志才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輕鬆,當即相對一笑。

在不知道對方背景的情況下,難免有些束手束腳,可若是知道了對方的後盾,這後盾再如何是個龐然大物,也有聯合同盟,一點點挖塌的可能,比瞎矇亂猜要強得多。

「此外,喬侯可以多分出精力來規劃樂平春耕,採購所需,己方強大便是對手之不利,此為第三賺。」戲志才又說道。

「那麼以先生看來,如今樂平有糧有鹽有衣,尚缺的是何物?」

喬琰朝著戲志才看去,見他的目光落在了街道一側王氏的酒坊上,不由唇角一抽,「先生不必多想,總歸不會是酒。」

「不不不,我看的不是酒,是壺。」戲志才朗聲一笑,深覺自己大概是給這位縣侯留下了太深的酒鬼印象。

可他這會兒還真沒打算在此事上犯什麼混不吝的毛病。

他是正兒八經地在給喬琰提建議的。

他繼續說道:「喬侯此前與我說,要在八月的戶籍造冊之時,將三千黑山賊編入樂平的戶籍之中。但以我看來,要讓其生出對樂平的認可,還得有一個轉變。」

「願聞其詳。」

戲志才指向了酒坊旁的陶藝店鋪說道,「喬侯走的第一步,是讓黑山軍等同於軍隊,這一步下,統一用飯並無不妥,更因為要度過那缺衣少食的寒冬,讓人活命便是頭號要事。」

「但若要讓編入戶籍的那些,從樂平俘虜的身份朝著樂平縣民的方向轉變,從被迫服勞轉為唯喬侯馬首是瞻,這第二步中還得有足夠的生活器具——煮飯的甑,烹調的釜,熬湯的魁,盛酒的壺。諸物齊備,勞作歸家可用,也自然對樂平更多一份歸屬感。」

戲志才揣著手緩緩踱步,壓低了聲音說道:「當然,有家有戶,也總得有菜刀柴刀,喬侯手下多出了這些個落戶人口,也自然可以多備上一些。」

「……先生其實想說的是後者吧?」喬琰輕咳了兩聲,也跟著壓低了聲音,「我看還是柴刀刀身長一些,好用得多,加上樂平要為個月後的冬季提前準備楮樹皮,春季的移植擴種砍伐等,都缺不了此物。不過的確以多人落戶為由,更不容易讓人懷疑些。」

她甚至為此事在從晉陽折返回樂平的途中,先走了一遭上黨的長治。

當然在離開晉陽之前,喬琰又見了一次張遼和張楊二人。

因張遼走馬上任武猛從事一職,等同於在并州境內有了個相當有分量的官職,他將家中早給他準備好的字給用了起來。

遼為遠意,故而這字取了文遠二字。

「武猛從事張文遠,聽起來還頗有文武兼備的意思。」喬琰打量了一眼這少年此刻的裝束,話中頗有幾分欣賞的意味。

見張遼有幾分侷促地抓了抓頭髮,她又道:「文遠不必有什麼負擔,我此前也說了,我不過是給出了機會罷了,能否抓住機會,還是文遠自己的本事。」

話是這樣說不錯,張遼也知道這除賊一事並非人人做得,但他可提早起碼四年於邊防庶務上有所建樹,這實在是一件於他而言太過要緊的事情。

他朝著喬琰抱拳拱手道:「喬侯雖這樣說,但此後若有什麼事需張遼幫忙,無損於并州與上官,遼必為喬侯做到。」

有這一句承諾便夠了。

「我信文遠之信義。」喬琰頷首回道。

再一轉頭便看到,張楊已經收拾好了包袱,一副要跟著他一道離開的樣子。

此前喬琰已經從他這裡聽到了想要追隨一道前往樂平的決定,只是因不想讓他對此決定後悔,這才給了他一個推遲決定的建議。

但現如今的情況,這位新到的并州刺史從張遼的話中拼湊出的印象,在跟喬琰對比後越發讓張楊覺得——

在他手底下做事,可能會變成兩個不聰明的人互相傷害,還不如跟著喬琰走!

至於說前程問題……

「總歸你張文遠現在是并州地界內數得上號的武官,若真到了要跟彈汗山那些個傢伙干架的時候缺人,我就跟喬侯請個長些的休沐假。」張楊攬著張遼的肩膀大大咧咧地說道,頗有幾分可以為兄弟千里奔襲支援的義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