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喬琰回道:「這是自然。」

既然上下達成了意見的統一,又已經有了搭建出第一條龍骨翻車成功的經驗,整個樂平縣當即繼續行動了起來。

縣中的木工雖然並沒有畢嵐和馬鈞這等發明的本事,但在確保龍骨翻車的運轉效率上,卻自有自己的一套法子。

比如說——

龍骨翻車上需要防腐部分所用的漆在太行山中有漆木產出,他們又專門對幾種漆做了個遴選,核心的幾處軸承也是同樣的,在其後改良版本的翻車上,他們選用了太行山中可見的青檀,這也是最適合於製作車軸的喬木之一。

而這青檀木,也同時成了喬琰上手演練槍法的木槍所用的材質。

在她將龍骨翻車之事告知了郭太守,並成書一封送交刺史府,請張懿務必對此事多加重視,又陸續送出了幾封書信後,這樂平縣中五條山道龍骨和縱橫交錯的四條平地龍骨便正式落成了。

也便是在這一日,喬琰收到了此前接到木槍訂製需求的木匠交上來的兩截三駁槍。

青檀木的樹幹本是黃褐色,但在這把送到喬琰面前的木槍上呈現出的卻是更接近於黑褐色的顏色。

她將兩截之間門的接駁之處挑開,這把長槍就成了兩把短/槍,合攏之後扣緊了機關,也全然沒有會隨意斷開的跡象。

這正是她所想要的樣子!

陸苑眼見她對這把木槍表露出了不加掩飾的喜歡,問道:「喬侯是打算正式習武?」

喬琰祖輩就任過軍職,此前的黃巾之亂中她更是險些於流民中殞命,在如今樂平連澆灌之事都徹底落成的當口,她想要通過習武來進一步獲得自保的能力,並非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

何況她如今年歲尚小,正也是個習武的年紀。

以陸苑看來,喬琰的文化功底和政治素養已經遠超過了她如今的年歲所該有的水平,那分出一部分精力在習武上,也實屬尋常。

然而她緊跟著就聽到了喬琰回道:「不只是我,還有你們。」

「天災大疫之年,身強力壯者方有活命之機,此為物競天擇。」喬琰將手中的槍緩緩地轉過了一圈,帶起了一個笨拙的弧度,但她自己卻顯然頗有自得其樂的意思。

陸苑第一次聽到物競天擇這種說法,不過也隱約能聽懂。

這說法有點意思。

她又聽喬琰繼續說道:「縱不是奔著臨陣殺敵去的,能強身健體也好,你說是不是?」

「你不想見到樂平更多年之後的未來嗎?」

或許,也並不只是樂平。

這個理由……別說陸苑沒法拒絕,就連對鍛鍊二字敬謝不敏的戲志才都沒法拒絕。

但他沒忍住又寫了幾封信,信中有著同一句話——

【一日之內,上山下山共計十趟,山桃甚好,唯我勞累甚矣,不聞花香。】

收到信的一眾人都陷入了沉默。

戲志才這……這到底是在炫耀他的體力大有長進,還是在求救?

52. 052(一更) 七月蝗災

其他人大多習慣了戲志才這等促狹作風,看看笑過也就算了,現年也不過十五歲的郭嘉才不忍他,當即就寫了一封信,回給了戲志才。

【君樂甚,花不入眼爾。】

翻譯過來就是,你開心得很呢,你才不是什麼因為鍛鍊太過勞累才聞不到山中桃花香,就是得意過頭了才走飄了,所以路上有什麼根本就看不到了。

接到信的戲志才:……這孩子一點都不可愛。

當然了,喬琰還沒有離譜到要讓戲志才也鍛鍊成一個武將的地步,更沒有打算為了提前預防隨後幾年的大疫,就讓樂平的體能訓練占據掉縣中官員工作時間的程度。

這所謂的「一日之內,上山下山十趟」的「山」其實只是個長山坡而已,來回十趟就算是跑累了快步走,充其量也就是那么小半個時辰而已。

這種在外走動的時間對戲志才這等文士已經足夠了,對陸苑秦俞徐福等人也是個正可作為起步的鍛鍊量。

當然,喬琰是奔著要能用兩截三駁槍,將那本《殘山剩水奪命槍》給派上用場去的,只是上下山坡的鍛鍊顯然並不足夠。

好在她此前就已經將體質點到了52,憑藉著可媲美尋常成年男性的體質,就算是考慮到年歲尚小的問題,需要走循序漸進的路子,也著實是要比一般人的要高出不少。

再加上她雖然有些避諱於讓手底下的武將與自己有師徒名分,但只是尋常的請教總歸是沒問題的,在趙雲離開樂平前往常山之前,喬琰就已經找他確認了不少武者訓練的細節,又隨後找張楊問詢了一番,制定了包括體力,耐力,核心力量,目力,臂力和平衡在內的一套專項訓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