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至於為什麼不問典韋?

這傢伙被稱為古之惡來完全是有其道理的。

他給喬琰的答案是——他吃得夠多,力氣也就夠大,再加上持著的雙戟用習慣了,也就自然有了足夠的殺傷力。

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說的其實也沒錯。

對於正兒八經、不像是喬琰這樣開掛的武將來說,皮下脂肪絕對是持久作戰的保證,就像將軍肚也不是坐臥得多了才形成的肚腩,而是足夠發達的肌肉包裹著支撐全天作戰的脂肪,只要不影響動用刀兵的靈活性,這種狀態對武將無疑是有利的。

但聽典韋這麼說起來,就是有種吃飯睡覺打怪,然後輕鬆升級的意味。

喬琰選擇跟張楊待一個陣營去,表達一下對於典韋此等「非人哉」的武將的強烈譴責。

張楊在抵達樂平之前還以為,喬琰這位樂平侯帶著徐福前往晉陽,其實是樂平沒有能打的武將的意思。

他選擇跟隨喬琰,並不完全是覺得自己在動腦子的水平上差了點,不如聽從喬琰的指派,還因為他覺得自己怎麼說也要比徐福這個遊俠更適合作為一個武將。

結果在掉進了坑之後才知道,徐福在從遊俠往文士轉,而喬琰麾下有個尤在張遼之上且年齡與之相仿的趙雲,還有個近戰堪稱大魔王的典韋。

但張楊怎麼想也覺得這是自己的誤解問題,而不是喬琰搞了什麼虛假宣傳。

再說了,在樂平不管怎麼說,喬琰對縣衙官吏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米糧和肉類管夠,在吃飽的情況下還能跟典韋切磋武藝,被打得慘了點也未嘗不是一種長進。

就是聽多了典韋的武藝長進方式,稍微有一點受刺激。

不過要他說來,喬琰著實沒必要覺得跟他能在這方面有什麼共同語言。

邊地武將大多需要練習騎射,其中的射更是重中之重。

以雲中郡為例,檀石槐駕崩之前,北抗丁零,東擊扶餘,西取烏孫,南……南侵大漢,邊地城池的守御其中一項要務就是將來襲的胡人射殺在城下,故而他成長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除了演練武藝之外就是練習對外射箭。

可張楊怎麼看都覺得喬琰在提升目力和臂力的開弓訓練上的天賦,甚至在他這個被重壓所迫的人之上。

也完全不遵循在他所認知之中的謀士定策,州郡長官決策,武將帶隊進攻這一套流程。

喬琰這位樂平侯好像完全可以身兼數職!

就比如此時,這身量尚未長開的女童一身玄衣勁裝,手持輕質短弓,於挽弓搭箭之時凝氣定神,氣場渾然一體。

時正五六月交接,日光已顯出幾分初夏之盛,就仿佛數月前遲遲不退的寒冬,在此時已經找不到任何一點痕跡了,而這日光交匯出的一抹金輝,正在這少年縣侯的箭尖之上。

弓弦脫手,箭出如虹,正中前方的圓盤中心。

張楊忍不住喊了聲「彩」。

以喬琰如今還只停留在二十步箭靶的程度,的確還遠不能與那些個動輒五十步百步的善射之人相比,可對一個接觸射箭僅僅兩個月的人來說,這進步著實是太過驚人了。

起碼在張楊的印象中,喬琰手裡的這把短弓,是在他抵達樂平後的不久才製作出來的。

若是按照這樣的進度,說不定再過上兩年,樂平就能出個百步穿楊的神射手。

當然,喬琰可沒他想的這麼樂觀。

御、射劃歸於君子六藝,也就自然在系統面板上有對應的技能,她此前是留了多餘的技能點在的,故而也如彼時騎馬需要提升到足以趕路的程度一樣,現在也先在射箭上墊了兩級。

起碼保證在槍法上還沒練出個所以然來的情況下,能先在必要的時候以射術自保。

然而隨後的提升就必須出自她自己的努力了。

這不是一個說說就能實現的目標,任何一種技藝的鑽研都必須要下苦功夫。

但好在,喬琰並未浪費這經由系統而來的射術基礎,那麼在根基沒有走任何歪路的情況下繼續提升,無疑要比她四方請教要好得多。

這張弓開合的訓練所提升的臂力,也隨後表現在了她持槍的力量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