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石!這是以一壯丁的勞力,在大漢畝產三石的平均情況下,他依靠種地所能獲得的收成的一半。
可種地還要繳納稅賦呢,這三十五石便是徹徹底底的三十五石!
那麼為這樂平良民的身份,為這筆不菲的作戰獎勵,他們就算是為喬侯馬前卒又有何妨!
她隨後頒布的對此戰中殞命之人所給出的補償,同樣有著在他們看來足夠合適的數額。
而還不等他們平復激動情緒,就聽到喬琰說道:「此前三戰未盡其功,如今需你們中以千人出征河東,攔截白波賊往河東方向的劫掠。」
「論功行賞之法相同,然危險更甚。」
「不知在場諸位之中,可有敢從此戰之人!」
千人?他們這些人,加上那些心思也活絡起來的白波賊,可足有五千人!
只出千人這是看不起誰呢!
還不等喬琰這「敢從之人」四字落定,她便聽到了一聲聲並不齊整卻氣勢驚人的聲音。
「君侯——我等願往!」
80. 080(一更) 二十首功
三千,或者說是可能比三千更多的人一道出聲的時候,這種「我等願往」的聲音,便混雜成了一種不甚分明的高亢混響,唯獨從中穎脫,顯得異常清晰的正是那「君侯」二字!
君侯,雖為侯亦有君之相。
這誠然是個對列侯的敬稱,可方今之時,能得下屬以這般方式稱呼的又有幾人?
衛覬強壓下了心中此時的驚駭之情,在朝著喬琰望去的時候,正見這玄衣赤氅的少女站定於坡前,於這聲浪之中也自有巋然不動之態。
他本是為了確保喬琰並不會在這個允諾於他的事上變卦,也為了便於給這隨同他前去除賊的士卒指路,誰知道竟會看到這樣的一幕。
大約不是親眼看到這一幕的人很難意識到,這並不只是什麼人為財死的利益誘惑,而在其外還摻雜著一種近乎士為知己者死的號召力。
他也毫不懷疑,即便是河東衛氏聲稱什麼能給出對方更高的籌碼,也絕不會比喬琰在此時所定下的制度更有誘惑力。
這種號召力哪怕是出現在二三十歲的人身上,都已經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更何況——
喬琰只有十三歲而已。
「盛名之下無虛士啊……」這是在先前見到喬琰的時候,衛覬就已經在心中發出過的感慨,現在也不免將其喃喃出聲。
在前往河東的路上他也忍不住問道:「你們這位喬侯一貫以來都是如此的嗎?」
「什麼叫一貫如此?」張楊回問道。
因這一戰乃是平地迎戰追擊,喬琰毫不猶豫地選定了趙云為主,張楊為輔的統帥人選。
那麼以褚燕留守於平周縣,率領四方查探的士卒,也足可以防備可能出現的敵情。
又因趙雲正在下達對將士的指令,故而被衛覬搭話的也就成了張楊。
「就是,她並不需要真將這每人三十五石的獎勵擺在面前,也能讓麾下兵卒相信自己能夠得到這一戰功獎勵,在這等需要鼓舞士氣的時候,恰到好處地將規章制度劃定個明白,也能……」
也能讓選定出的出征人選做到令人心服口服。
斬首一人或者俘虜一人的獎勵面前,人人都想拼一個「錢途」出來。
衛覬雖然沒體驗過這等底層百姓的困苦,卻因親見過三輔蝗災之下畝稅不減而造成的離亂,不難理解這等想法。
但在他被喬琰送出這平周城外大營的時候,衛覬可以確認,這千人的人選已經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可,或者說,即便是留守的諸位將士也相信,自己並不會錯過建立功業的機會。
這等強烈的信念感讓衛覬一時覺得自己找上喬琰來借兵,好像是個太過危險的舉動。
但偏偏她只提了需要衛氏支出這千人行軍的米糧,也只需要衛氏再提供幾個能負責教化的人選,這並不是個太過苛刻的要求,又讓衛覬覺得,可能自己只是想多了。
何況,協助平定黃巾之亂,主持平定蝗災,到現如今的剿滅白波賊,聽來完全是一脈相承的東西……
他收回思緒便聽到張楊回道:「這事有什麼不尋常的?君侯千金一諾,我等皆相信她所說的話,樂平也出得起這獎勵。」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