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英姿勃發的樂平侯在這一照面間給他的印象,讓他當即在心中喝了聲彩。
因他到得比喬琰要晚,在這快馬追擊中他便問道:「敢問喬侯,如今這洛陽情形如何?」
風中傳來了喬琰的回覆:「董賊部下中郎將牛輔被我部所殺,徐榮投降於我,方才追擊間有一董卓部從殺出,與我部下兵曹從事交手,料來勝算仍在我方。北宮起火,董賊攜陛下外逃,其直屬部將所剩不多,我等追擊便是,務必將陛下從此賊人手中解救出來。」
「但務必當心,弘農王不在董卓隊伍中,極有可能已遭賊人所害,請莫要讓賊人傷了陛下!」
這話她還真得在此時說清楚。
孫堅孫策都為猛虎,其麾下部將中能征善戰者不少,若對此二人不加以提醒,董卓萬一真因為留下的部將太少,被他們從後面趕上包了餃子,這千載難逢的好局面可能就要消失在她面前了。
反正喬琰又沒親自進入過洛陽北宮,會得出這等弘農王已為董卓所害的判斷,也實不足為奇!
這可怪不得她!
孫堅聞言回道:「喬侯放心,我心中有數。」
事實上哪怕沒有喬琰對這追擊隊伍的限制,要想追上董卓大約也並不容易。
段煨雖然在董卓的指令下先一步趕赴長安,在華陰一帶提前開墾種植,也順帶與本應當往洛陽來的董卓親屬會合,但他先前鎮守於函谷關所留下的人手,依然可以作為董卓的接應。
等喬琰抵達函谷關的時候,眼見的正是張遼已率人奪回了函谷關,可先前還能在射程之內的董卓部將,如今竟已只能看到最末一人的隱約身影。
她可以確定,要想追擊到董卓,大約已是不可能的了。
董卓身邊精銳所騎乘的馬多為西涼駿馬,在速度上比之喬琰的并州良駒在伯仲之間,比之孫堅部從所用的馬匹還要快上不少,有此一攔,這距離便拉開了。
張遼朝著喬琰請罪,「是末將無能,讓董賊逃……」
「不必多說,」喬琰打斷了他的話,朝著函谷關上望去,作為關中關東真正意義上的分界線,函谷關上留有董卓的後手,實在是一點也不奇怪,「人沒事就行。此事也怪不得你。」
董卓撤往長安已是必然之事,可這份責任卻不該由追擊在最前頭的張遼來背。
若是走旋門關而來的酸棗聯軍能如孫堅這般及時趕到,董卓絕無可能有這個機會在洛陽城中這般橫衝直撞地繞行一番,靠著巷道的拉鋸,將追兵給甩到後頭。
而他們自函谷關疾行奔了個來回,哪怕是在官方馳道上策馬而行,等回到洛陽城的時候,也已到了第二日了——
酸棗聯軍卻還未到!
這不背鍋誰背鍋!
反正不是喬琰這個第一個到的出了問題。
她與孫堅孫策直入宮門。
北宮之中燃起的火早已經熄滅了,雖然這場火併沒有如當日的南宮大火一般焚燒掉多少宮室,但在孫策這頭一遭進洛陽踏足北宮的人看來,卻不免生出了十足的唏噓情緒。
若是此地未曾遭到火焚,也不知道會是何等輝煌的場景。
此時已是洛陽攻城之戰第二日的清晨時分,正有朝陽自東南方向,朝著這宮殿頂上鋪落了一片金輝,若忽略掉那些為火所焚,又為士卒交戰所破壞的部分,倒還能依稀見到漢室氣象。
可惜身處在這南北宮中的漢家天子,已經品嘗到這王朝末年的流離之苦了。
喬琰收回了看向周遭的目光,便看到董太后朝著他們走了過來。
董卓這個追溯本家的操作,讓他雖然出入宮廷無所忌憚,對董太后倒稱得上尊敬,但這位準確的說應當說是太皇太后的存在,被昨日這一驚已有些神思倦怠了。
她也不過是強撐著一口氣才被人攙扶著走了出來,聽聞喬琰等人追擊董卓回來,連忙前來迎接。
但當她朝著喬琰所在的方向看來,並未看到劉協的蹤影,便意識到她這一日一夜之間的期盼顯然是落了空。
只還懷揣著最後一點希望問道:「不知陛下何在?」
喬琰行禮回道:「陛下為董賊所劫掠直走長安而去,但請太后放心,我等齊整隊伍後必定向長安進發,將陛下給奪回來。」
董太后聞言一震,虛弱地擺了擺手,「喬侯辛苦了,且先下去休息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