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
孫堅他就不知道何為商量!
按照他參與討董會盟以來的行事風格,他連阻礙他行事的張咨都敢直接殺,便是那劉表對他做出了什麼限制,他也不是不能直接將其斬殺。
反正也不過是個文士罷了!
當然劉表畢竟是漢室宗親,他總不好將這種話在洛陽說出,更不好在喬琰這個友情提出了建議的同盟面前這麼說。只是回道:「喬侯不必擔心,此事我心中有數。因我只適合於作為快速奔襲的奇兵援助,進軍之前還需喬侯與皇甫將軍那頭的信號,諸事齊備之日,通知於我便是。」
喬琰頷首回道:「這是自然。」
她目送著孫堅領著孫策離去,又盤算了一番自己這兩日間在據理力爭劉協為正統上的表現,確定大約並無什麼問題,也始終站定於大漢忠臣的路線不倒,心中總算落下了一塊大石。
有了這一出,她也終於能在此時將自己的地盤朝著涼州方向延伸了!
她也可以帶著這一趟進軍洛陽所收穫的名望,著手籌備回返并州之事。
她剛想到這裡,便看到在她的不遠處站著個熟人。
時隔四年不見,楊修倒是比之當年看起來變化了不少,或許唯獨可稱得上是沒什麼變化的,是他那點屬於聰明人的傲氣。
也讓他瞧著還是沒那麼沉穩,卻自有一種少年人的銳氣。從他投來的目光來看,他分明是來履行那當年的約定的。
但還沒等楊修走到她面前來,她便聽到了另一個方向傳來的兩聲「喬侯留步」。
她循聲看去,見走來的是荀爽與荀攸,以及伏壽與一名容姿貴氣的女子。
後者她雖然沒有見過,卻大略能猜得出對方的身份。
果然在這四人站定於前的時候,便聽荀爽說道:「公主若有急事要尋喬侯便先說吧。」
這正是伏壽的嫡母,侍中伏完之妻,漢桓帝的長女陽安長公主!
陽安長公主見荀爽謙讓,她也沒推辭,而是對著喬琰直截了當地說道:「伏完有自保之心,然另立新君實為將我大漢威嚴置於不顧之舉,我欲與伏完和離,帶阿壽投奔於喬侯,不知喬侯可願接納?」
喬琰愣了一瞬,卻又旋即展顏。
這位長公主可當真是個妙人!
她這一投奔,對喬琰來說,無疑是個意外之喜!
137. 137(第四卷終) 渡河之橋
方今這世道,別說是對公主了,就算是對平民女子的改嫁都沒有那麼多的限制,甚至有那句「其後公主貴人多逾禮制,自董偃始」1。
不過如陽安長公主這等父親死後並無其他兄弟支持的,會在此時說出要為了維護漢室體面而與伏完和離,還是有些出乎喬琰的意外。
但這位皇室風範不減的長公主臉上,在說出這話的時候並無什麼猶豫的情緒,顯然是出自於她深思熟慮的想法。
喬琰還未來得及開口,已聽長公主又道:「當然,若真要來的話,並不只是我與阿壽兩人,阿壽的生母與我的幼子伏雅,連帶著……先前阿壽提議收容於府中的幾位公主一道。」
「如此說來,長公主已與伏侍中交代過了此事?」喬琰問道。
她對此自然無有不可。
長公主此人,在早先伏壽與她的交談中,喬琰也能大略勾勒得出她的形象。
她對子女的要求是有些嚴格,讓伏壽有時候對她有些犯怵,但好在她自知自己這長公主的尊榮,也不過是劉宏為了表現自己對漢桓帝後人的優待而給出的,平日裡甚少與眾位皇親交流,也便無所謂到底是站定劉協還是劉辯的立場。
她不願跟隨劉辯這位另立的新君一道前往鄴城,實不難理解。
一面是如她所說,她深知此舉乃是對漢室皇族權威的破壞,心中懷有不忿之意,另一方面,在這個以劉宏長子為繼承人所組建的朝廷中,她所面臨的處境也會更加尷尬。
袁紹袁術為從龍之臣,卻在早前有焚燒南宮之舉,或許那位新天子於他們而言也只是個謀求權勢的工具而已,更何況是她這位長公主。<="<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