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在這一對視之中,喬琰意識到了另外一個事實。
在這場清君側的討董行動中,她終於,正式地,被這些盛名在外的中原世家放到了可以投資的行列中。
她已不再是只憑藉於作為劉宏的孤臣身份而平步青雲的少年州牧!
是可與同輩、年長一輩、乃至於天下群雄一較高下中,也被置於前列的投效對象!
荀攸,或者說是潁川荀氏的眼力,讓他們比別人行動在前。
但這趟洛陽之行所帶來的後續影響力絕沒結束。
起碼做出這番抉擇投資的不會只有一個荀氏,還有其他人脈堪稱盤根錯節的世家名門。
哪怕喬琰深知,自己若要重建一番秩序,絕不能對世家表現出過分的倚重,完全依靠於他們的支持來站穩腳跟。
但其中相處的分寸她心中有數。
像是荀攸這等可以被歸入戰略武器的存在,更不可能被喬琰拒之於門外。
她心中這一番思量並未讓她在荀爽荀攸面前猶豫多久,也當即回道:「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此祁黃羊之論也。社稷危難當前,慈明先生所舉薦必為我實所需之人。」
她斟酌了一番,繼續回道:「倘若我並未記錯的話,公達早先為何大將軍所舉,就任黃門侍郎,可惜我并州境內並無對應品級的官職。但我若要征討涼州,必定經由上郡出發,不知公達可願屈就為并州上郡從事,屆時隨軍出征。」
荀爽將荀攸舉薦給她,哪怕說的是什麼她臨危渡河,大破董賊,先將該追捧的話都給說到了頭,也絕不會想要聽到她說什麼——荀攸能否成為行軍之中的軍師如今還是個未知數,等到做出了什麼成果再說。
給出上郡從事這個如今還空缺的位置,也等同於她對於荀氏的看好給出了個回應。
荀攸聞言,朝著她俯身一拜:「從事一職已然足夠,攸必替君侯全力謀劃。」
他這句承諾語氣說得不輕,也一改先前的神容溫和,但對喬琰來說,慈不掌兵乃是兵家要義,荀攸要勝任這軍師一職,在涼州一戰中與賈詡打個擂台,便得拿出這等態度來。
她將對方扶起後回道:「那便勞煩公達先將慈明先生送回,再來我駐紮於洛陽城北的軍營報導吧。」
她所統率的兵卒如今暫時借用了北軍五校的一部分營地。
魯陽聯軍屯兵於城南,酸棗聯軍屯於城東,正可免於互相打擾。
如此一來,荀攸總不至於認錯了路。
他對著她回了句「遵君侯之命」便隨著荀爽先行回到司空府。
他們祖孫之間在落成了這一擇主之事後要再做出何種交流囑託,喬琰無從得知,她只知道的是原本都已經隔著條街與她打過了個招呼的楊修,這會兒都快怨氣衝天了。
他踱步過來,一面不免在心中感慨,四年不見,喬琰身上屬於上位者的氣勢已越發卓著,早非當年那雛鳳清聲四字可限制,一面又忍不住嘀咕著明明他才是早早就慧眼識珠的人,怎麼就……
「你那并州州府還有多餘的位置嗎?」
喬琰回他:「我還以為,以你楊德祖的脾氣,該當問的是,你看中了哪個位置,想要與對方一較高下。」
「……」那倒是也不至於。
不能因為他當年對喬琰頗有不服,做出了挑釁舉動,相約跑去鼎中觀求一個月旦評的評價,就給他扣上這等刻板印象。
楊修嘀咕道:「有功者賞,有勞者封,這是既定的規律,我又未曾打算憑藉弘農楊氏的名聲在你這裡討來什麼優待,更有這幾年間在并州的缺席,於你麾下執政之法知之甚少,若是貿然求索高位,只能自取其辱而已。」
被打過一次臉的人是要長教訓的。
喬琰忍不住笑道:「這可不像是你楊德祖能說出來的話。」
「你這就說錯了,」楊修搖頭回道:「正因為我自負是個聰明人,才先只求取一個落腳之處,往後升遷自然憑本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