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一句說的很微妙,因為這是昔日段熲用來說服孝桓皇帝對羌人斬盡殺絕的話。

所以這也是對羌人的形容!

現在卻被喬琰乾脆地用來形容韓遂了。

言外之意,韓遂不是被迫從羌,而是與之習性相似!

羌人反覆,空耗大漢財力,永初年間的羌人平叛,花掉了二百四十億錢,永和之末又花了八十多億。

如今大漢勢衰,出不起這麼多為了壓制他們反覆橫跳的錢。

所幸并州還有些余財,那麼為鎮壓以韓遂等人為首的涼州反叛軍,她這位并州牧把兵和錢都出了也無妨!

其二,董卓挾陛下於長安,去歲的討董卓檄文中已將其罪責惡行揭露於天下,為省筆墨不予贅述。韓遂接董卓之名為左將軍,與之成犄角相護之勢,便是同為惡賊之流,正該討伐。

喬琰自己那個驃騎將軍的名號可從未用在過自稱上,而始終用的是當年劉宏給她封的并州牧與樂平侯,又有先行攻破洛陽,意圖救駕之功,在立場上也確實是比誰都站得住腳跟。

至於其三——

韓遂若存,便是告之於州府任職之官員,一旦羌人來犯,他們不必為保漢人百姓而死守城池,可不必想到羌人來犯之時「湟中諸縣,粟石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的慘狀,只要投身於叛賊,便可安享榮華富貴。2

何其荒謬之言!

若如此可為漢地邊陲之舊例,先帝何必在傅南容以身殉國後加其為「壯節侯」!

這便是韓遂必除的理由。

故而喬琰一奪高平,便要對韓遂發起聲討。

羌人之禍,禍在一地,韓遂之禍,禍在一朝。

若無韓遂為諸羌謀劃聯絡,其人也不過是各自為戰,區區莽夫而已。可韓遂統率諸部,助長野心,非當年段太尉之「絕其本根」策略不可為。

【并州牧喬琰,初至涼州,本該安撫縣民,重建北地、安定二地之秩序,然虺蛇枳棘於前,發冢露屍頻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必斬韓遂之首,以為告誡!】

她又隨後寫道,她難道不知道韓遂是涼州的地頭蛇嗎?

自然不是。

可昔年段熲與而先零羌會戰於逢義山,曾激勵士卒說,我等離家千里而戰,進則事成,走則盡死,唯有努力以共功名。故雖於此地人生地不熟,仍敢邀韓遂來此一戰,以全大漢之威。

段熲可為,她喬燁舒今已殺鍾羌八千人於高平,亦可為之。

侯韓遂來時,必以并州精騎良將,長矛強弩,張鏃利刃以迎。

——以上說法里的韓遂全部替換成韓約。

韓遂看到這信差點拍了桌子。

可眼前送信使者仍在,他若真因為喬琰這一番激怒的言語便如此失態,豈不是正中了對方的下懷。

韓遂努力平復下了幾分心緒,重新端詳了一遍這封【與韓約書】,越發確定,喬琰能以如此年少之齡統領并州,與她「不拘小節」定然是分不開的。

什麼叫做她離開并州千里為戰,人生地不熟,只為全大漢忠義,方盡力討賊?

這話說得就好像她打這一仗有多吃虧一樣。

早在兩日前,韓遂便收到從火石寨逃亡而來的鐘羌殘部報信,高平城被攻破,城中鍾羌無一倖存,進攻高平奪城的,正是這位并州牧。

猝然收到這個消息,失去的還是連接長安與北地的重要據點,已經讓韓遂為之心驚不已。

她出兵得太快,也效率太高了!

高平這樣的堅城被攻破,城中駐紮的鐘羌遭到滅頂之災,這份戰績擺出來,再加上一個一日內破城的時間限制,未免過於醒目了。

再想到喬琰前兩年的率軍奔襲於塞外之舉,或許也正是承襲了段熲喜歡一日一夜奔行二百多里、孤軍深入的做派。可難保她不會打出什麼且斗且追,盡斬其寇的戰績。

不過他當然不會因為先前瞎說的什麼話,真在喬琰進攻而來的時候,將自己的頭顱奉上,而是準備請馬騰前來商討一個應對策略。

卻不料他給馬騰的聯絡信可能才送到隴西,喬琰的約戰書就已經送到他的面前了。

還選了個在名義上是給他讓利,實際上滿是圖窮匕見之意的約戰地點。

逢義山距離高平城不到百里,在她已駐紮於高平的情況下,若要進擊於此地別提有多容易了。可他要從所在的金城趕赴逢義山,六百多里的路程,無疑是在勞師遠征,費力不討好!

若是喬琰再玩上一點黑心的策略,在半道上的何處令手下提前埋伏,更可以將他的疲軍之師給斬殺殆盡。<="<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