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那下中兩策,而是直接聽到這四個字,董卓只怕當場就要懷疑賈詡是被喬琰派過來的臥底,氣惱之下將人趕出去。
按兵不動?
這也是能隨便按兵不動的嗎?
賈詡面上的神情依然沉靜自若,仿佛未見董卓目光中的質疑之色,解釋道:「相國覺得,若是將喬琰在半月之內出奇兵、連克馬騰韓遂之事告知於鄴城的袁紹,他會是何種反應呢?若是再告知於他,韓遂的金城剛被圍攻起來第二日,韓遂的腦袋就被他的部從砍了送給喬琰,他又會是何種反應呢?」
董卓面上閃過深思之色,只聽得賈詡的聲音在殿中迴響,「袁紹原本或許會覺得,喬琰領并州之軍,在涼州人生地不熟,進軍速度必然極慢,哪怕先有高平為據點,要拿下馬騰韓遂也非一年半載之功,屆時他必已依託天子之命壯大己身了。」
韓遂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根本沒防備到喬琰甚至還有空先取馬騰,再入金城。
但事實已經證明,實在不能小覷這位并州牧的本事。
哪怕她到如今也還沒到二十歲!
「現在涼州已平,袁紹可不願意看到這樣一位文治武功都非同尋常之人成功救駕。有韓遂之死的例子在前,也難保下一個被送人頭的,就會是您董相國了。屆時喬并州不費吹灰之力入主長安,奉天子之命東進,袁紹危矣!」
董卓很難不在賈詡這句話中想到,他其實處境比韓遂還危險。
韓遂是先被斬斷了臂膀困守於金城,他的手下不想跟著他一起死,才會落了這個下場。
他董卓所把控的長安城裡,反對他的人更不在少數。
好在,正如賈詡所說,他與袁紹也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若是袁紹不想讓喬琰更進一步脅迫到他的處境,在時局變換之中,袁紹他還真是要為董卓考慮一二!
賈詡又道:「那袁紹四世三公之家,又有鄴城朝廷為依託,若是想要給喬琰製造麻煩,可要比相國容易得多吧?」
這還真不算是看不起董卓,而是個大實話。
董卓當即拍了板,「就聽先生的,據守三輔之餘,告知袁紹涼州戰況,讓他來替我們做刀。」
當然,這個告知不能是董卓直接寫個什麼求援信,而得是某個身在長安朝廷卻心向於鄴城那位的,來上一出主動報信,這樣就更加穩妥了。
只是董卓安排人手的時候,心中不免考慮起了一個問題——
倘若他沒記錯的話,袁紹這傢伙在喬琰這裡吃虧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萬一他對此有了什麼心理陰影而不敢出手怎麼辦?
再或者,這人哪怕加上了這種煊赫的家世,如今還手握天子,折騰出來的舉動也讓喬琰可以輕鬆地見招拆招,又該怎麼辦?
但想想他反正還有中下兩策的退路,便沒更改這個決定。
董卓並不知道的是,喬琰也挺擔心第一個問題的。
所以她思量再三,決定再補一刀。
袁紹收到了涼州的消息,剛聽著手下謀士審配建議,不要急於給喬琰找麻煩,一面容易給人留下話柄,一面也讓董卓漁翁得利,就聽有人來報,喬琰著人給他送了一封信。
他展信便見,這信上只有一句話——
【一年已至,軍糧何在?正欲長安救駕,速還。】
855. 855(一更) 沮授之謀
還糧?
袁紹這麼仔細一盤算,發覺還真到了要還那五萬石軍糧的時候。
因著遷都、剿匪的各種事宜,袁紹幾乎都要忘記了,酸棗聯軍征討董卓其實已經是去年的事情,從并州借用來的軍糧也確實是在去年六月送到的。
距離如今,真已是整整一年了。
不,甚至還多了幾天。
若按照喬琰當時提出的算法,袁紹還得再還上那麼幾十上百粒麥子。且遵循著當時的還債條例,袁紹應當要將這百粒麥子親自數給喬琰看。
換成是其他人提出的這個要求,袁紹說不定還覺得這就是個促狹調侃的話而已。大家都已各自坐到這等權重高位上了,怎麼都不應當再兌現這等混帳的附加條件。<="<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