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便是他的基本盤。

那喬琰縱然挾大勝之勢而行,又如何能比得上他這等積蓄。

堂下一人先站了起來,朝著袁紹行禮說道:「放眼天下,能壓得住并州牧鋒芒之人屈指可數,她又已無上顧之親屬,要令她止步涼州,實難有掣肘之人。并州水利農事並重,自當年三輔蝗災已有成效,聞審正南與許子遠赴并州一行,沿路所見多有民眾慶收之樂,以拖累一州之地來說事,也無有可能。」

袁紹朝他看去,見開口的是沮授,不由心中一喜。

沮授出身河北,在他奉迎天子於鄴城後,因其「有大志,善於謀略」而招攬到了手下。

袁紹才被喬琰狠踩了好幾腳也不敢太飄,故而他對河北士人擺出的禮賢下士姿態還是很夠的。

被他委派前往并州過的審配是一個代表,沮授就是另一個。

甚至沮授給他的驚喜要遠遠勝過旁人!

這並不只是個簡單的文臣,還是個能統兵的將領。

從去年袁紹掃蕩青州開始,沮授就先被他委任為了騎都尉,負責協助作戰,屢立戰功後,又在今年冀州睦固、於毒等人的作亂中,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指揮風範。

袁紹當即拍板,以沮授為監軍,甚至上表天子,給他請封了個「奮威將軍」的名號。

——當然,後者這個雜號將軍的名頭不大,就是對其表現卓越的嘉獎而已。

但袁紹並不只是因為沮授替他一道鎮壓平亂就給出這個位置的,還因為沮授在剛投效到袁紹麾下的時候,對著他說出了這樣的幾句話。

話中說的是他袁紹弱冠登朝,威名海內,忠義奮發,起兵討董,而今「撮冀州之眾,威陵河朔,名重天下」「橫大河之北,合數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擁百萬之眾,已迎大駕於鄴都,必復宗廟於魏郡,號令天下,誅討未服」「比及數年,其功不難」。1

這是長久的戰略之談!

也正是袁紹自己的心愿!

在喬琰的勢頭如日中天,袁紹甚至要讓劉辯對她給出一個驃騎將軍的位置作為拉攏的時候,沮授依然對他抱有這等信心,說出「其功不難」四字,簡直是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沮授又絕非空談之士,而是確實拿出了這等替他平亂定功,討逆不服的能力。

比起審配雖有氣節卻更精於防守,許攸多謀卻更擅言辭,田豐剛直卻屢屢犯上,逢紀有見地卻稍顯短視,沮授簡直是袁紹心目中最合意的股肱之臣,也是他立足河北後所得到的最大一筆收穫。

現在見他先站出來,哪怕先說的是喬琰此時的優勢所在,也並未影響到袁紹格外期待他會說出些什麼來。

沮授繼續說道:「我有兩法可令其暫緩攻勢。以眼下局面,長安不能不打,暫緩攻伐之勢已然足夠。」

袁紹忙道:「請先生說來。」

有一條辦法他都很是歡喜了,更何況是兩條。

沮授回道:「其一,從喬燁舒所尊奉的禮法上來說,能在她上頭的只有兩人,也就是盧公和劉幽州兩人。其中盧公甘為內應守衛那位西面天子,已不可能阻攔她的行動,但是劉幽州可以。」

「觀喬燁舒為政之道,與劉幽州截然不同。前者富甲其兵,痛擊邊陲胡虜,後者衣食簡樸,開放胡市,拉攏烏桓峭王,以圖懸首張舉張純。」

「若似并州民眾安居景象,無人可對喬燁舒指摘,然涼州豪族為之屠戮者眾,連克韓遂邊章更可說是興兵戰事,屠高平阿陽、以羌人之骨覆地,更是未聞涼州民有安樂,已見喋血頻頻。此事不妨請劉幽州去管。」

袁紹遲疑問道:「可劉伯安雖未承認鄴城天子為正統,卻也並未對西面天子表達奉迎臣服之意,如若他不願前去又當如何?」

以袁紹所見,劉虞此人對烏桓的懷柔政策無疑是他本人性格的真實體現。

他是沒有太多的上進心的。

這樣的人放在身側很舒服,可若是想要他將自己的手伸到別人的地盤上,也同樣有點難。

「此事不難,」沒等沮授回話,一旁的許攸已經說道:「五月里幽州地盤上不乏有民言及,想要以劉幽州為天下之主,明公不如幫他點一把火,助一助力。」

對民間的這種傳聞,劉虞自己是公開拒絕的。

他甚至回話說「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2

言外之意,他在幽州苛盡心力從事治理,並不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國之君,只是希望積攢州郡的力量,遲早有一日能夠還都於洛陽。

到底是支援的哪一個天子姑且不論,反正不是他自己。

可按照許攸的方法,若是這種言論甚囂塵上,又有人恰好在此時希望他能去規勸喬琰的舉動,莫要打著奪回天子之名,行越矩之實,劉虞會不會出於自己名聲的考慮而選擇前往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