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5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因羌族之中精通漢話的人並不多,此時這種地授課上,這些人只能依靠著其中的一個「翻譯」,來理解那漢人官員要表達的意思。

偏偏出於消息精準傳遞的目的,這樣的人群聚集規模就不可能太大。

喬琰正愁手底下的人不夠用,劉虞就撞在了槍口上。

這可真是……太好了!

她接著說道:「劉幽州先前說的很對,這些羌人只靠著蠻力馴化,難免惹出後患來。但要真正讓其歸化,不能只是改變其生活習慣,使其參與到耕作生產之中來,還得讓他們學會漢人的知識……」

「啊,也不對,這個好像難了點。」喬琰說到這裡,自己都笑了起來,「讓他們學會幾句簡單的漢話,以確保政令能夠通暢下達,總還是應當的。」

劉虞點了點頭,承認喬琰這話說的不錯。

只是他還沒明白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然而他緊跟著就聽到喬琰說道:「之前跟著劉幽州來到涼州的,不是還有那麼多得蒙盧公和荀公教導的弟子嗎?」

「我自己也是盧公教導過的,和他們算是平輩,讓他們去做事,到底有些不妥,故而也只能冒昧地將此事委託給劉幽州來做了。」

她朝著劉虞拱手行了一禮,頗顯後輩禮數地說道:「也算是我一個不情之請,可否勞煩劉幽州令那些學子試著學習對應羌人的語言,再將漢話教導給他們?」

劉虞還沒來得及拒絕,已聽到喬琰一口大帽子又扣了上來:「您看,此方為涼州長治久安之道啊……」

173. 173(一更) 羌漢語言

這到底算不算涼州的長治久安之策,劉虞是不太清楚。

但他看得明白,喬琰一面說這是不情之請,一面卻已經對此打定了主意。

他又聽喬琰說道:「涼州羌人雜居於多地,卻與漢人並未徹底語言相通,哪怕是燒當羌這種習性已極接近我大漢子民的,也大多用的是其內部的語言。」

這些羌人多以湟中和大小榆谷一帶為居住起源之地。

而如今仍有參狼羌、白馬羌和燒當羌的大支生存在那裡。

因那地方上通青藏高原,所以羌人的語言其實是藏語的一種分支。

劉虞跟著喬琰繼續順著田壟往前走,聽她繼續說道:「不知道劉幽州有沒有注意過,如今大漢涼州、益州之地均有羌人,但其語言是不同的。」

在聽她這麼說的時候,劉虞眼角的餘光難以避免地看到周圍。

雖目之所及中的畫面里,多是種植桑樹所挖掘的一個個深坑,讓最外圍的一圈看起來像是千瘡百孔的樣子,但往來之間的漢羌教化場面,還是讓人下意識地卸去了幾分心防。

劉虞回道:「願聞其詳。不過說來,喬并州為何不以本地漢民來行此政令傳達之事?昔年姑臧城中曾設胡市,要想找出些通曉羌胡語言的應當不難。」

喬琰搖了搖頭,「這些人的數量不多,哪怕是韓遂此人在金城起兵,將軍令下達給羌人部落,也是通過其族中的首領的。這也意味著他們依然是一個完整的勢力,一旦要興兵作亂,想要勸服其中的一支都無法做到。」

「這是其一。」

「至於為何不讓涼州漢民去學習羌人語言,而是想勞煩隨同劉幽州一併前來涼州的人手,便與我說到的南北羌語差異有關。」

喬琰領著劉虞在一支白馬羌參與勞作的隊伍邊上停駐了一陣。

因劉虞自幽州而來,不乏與胡人打交道,此時也下意識地聽起了這些羌人的對話。

這是一種和他先前接觸的胡人不同種的語言,他聽不懂這些人話中的意思,但他陡然意識到,這些人和高平城附近的羌人說話的模式是一致的,「北地羌語沒有聲調?」

這好像不是高平附近羌人單獨的情況。

喬琰回道:「對,而且北部羌人之間的語言差異比較小,只難在表現形式和結構需要記憶。」

這樣說來,劉虞就大概理解喬琰的想法了。

一種沒有聲調的語言,大大縮減了需要的記憶量,對曾經接受過盧植或者是荀爽教導、通曉文墨的學子來說,只要其記憶力不差,確實有快速記下的可能。

這些人曾經接受過教育,也自然知道要以何種方式來給羌民反過來教導漢人語言。

當然了,從理論上來說,置身於涼州環境下,接觸過羌人,本身也有些學問根底的,其實還有一批人。

便是那些北地豪族。

但當喬琰提到這個選擇的時候又說道:

「也不瞞劉幽州,這些北地豪族枉顧大漢信任,一有風浪便起兵響應之人不知凡幾,偏偏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了維持涼州各郡的穩定,又不會對其尋根究底問責。哪怕他們之中有學問見地的不在少數,我也信不過將教導羌人這樣的事交託到他們手中。」

劉虞頷首:「我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