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說,他們也並不習慣於使用五銖錢,只因多年來涼州的戰亂讓他們確信,唯有物品才是能保值的。
可現在,喬琰要重塑規則,也要讓這些人去適應她所創建的規則。
第一步就是——
讓錢流通起來!
也讓使用五銖錢買賣易物的規則,漸漸變成牽絆住這些羌人的另一條鎖鏈!
179. 179(二合一) 新年酒會
董卓和韓遂的發展方式已經證明了一點,要想將一群羌人團簇在自己的身邊,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但這種有利可圖的拉攏方式可以得到一時的擁護,卻絕不利於長治久安。
所以喬琰必須在對方為環境所迫前來的第一時間,就拿出自己治下涼州的現狀造成震撼,又拿出自己的一套邏輯,將羌人給束縛在其中,以防再出現大漢治理涼州之中,羌人降而後叛、叛而又降的反覆。
這百年羌亂造成了一個後果。
或許在最開始的時候,羌人的反叛是因為外地人主政西北,又防備西北豪族,導致一直沒能出現州府和地方之間的互惠互利。
作為內附弱勢群體的羌人不但要承載著勞役兵役,還要被作為當地豪族的出氣筒,所以他們不得不反。
但局面發展到了現在,誰要是天真地覺得給他們尊重待遇,就可以讓他們回到百年前的狀態,以為「羌人本善」,那才真是個蠢貨。
起碼也得等到他們的開化程度變高,等到他們和治理涼州的喬琰之間形成足夠的羈絆,再來討論這種問題。
先讓他們握著五銖錢吧,塞進正經交易的套路里。
再讓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學會漢話,加入到涼州建設更關鍵、待遇更優渥的崗位中,自然而然就能引發學習漢話的風潮。
喬琰並沒有苛待於只會說羌語的羌人。
但這種肉眼可見的差異待遇,讓這一批抵達湟中的參狼羌人,暫時先忽略掉了去哪兒吃的糾結,而是先去外語辦申請七日的學習。
當然了,喬琰不是做慈善的。
這七日的嘗試期間所需的吃住開銷,都需要由這些羌人自己承擔。
好在,因為在出征涼州之前就已經形成的軍糧製作體系,和提早在秋季準備好的棚屋,讓這筆開銷被壓在一個很低的範圍內。
起碼對這些羌人來說,這不是一筆咬一咬牙拿不出來的錢。
這便導致當迷唐和她的同伴來到外語辦的時候,眼見此地同樣前來報名的人在外頭排成了長隊。
但迷唐很快發現,這條隊伍流動的速度並不慢。
等她從這條隊伍中出來後,她的手中就多了另外的一塊牌子,在牌子上刻著她可以進入此地學習漢話的時間。
也另有一人已將她的名字記錄在了登記的冊子上,確保人與牌子之間能相互對應。
而在輪到的時間之前,她們可以先參與外語辦的擴建工程。
這工作雖然沒有工錢但是可以包吃住。
「五天……」迷唐盤算了一下時間又看了看依然不短的排隊隊伍,不由覺得,那位接引人讓她們一定要儘快做出選擇,定下自己的去處,還真不是一句隨便瞎說的話。
但凡她們再遲疑上一陣子,這個時間都可能會被延長到七八日去。
得到了這個安排,她也相當果斷地先領取了擴建的工作。
冬日裡的建造蓋房其實不算是個舒坦差事,也是個實打實的體力活,好在外語辦與喬琰在涼州興建的藏書樓只有一步之遙,周遭高牆高屋林立,圈出的這片範圍內尚算遮風。
迷唐在工作的閒暇間,以目光權衡著擴建後的範圍,總覺得這外語辦中最後擴展出的接納人數,會到一個相當可觀的數量。
那麼這位并州牧,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她並不知道的是,喬琰本人此時正手持著一卷書籍,從高處望向這片興建土木的景象。
程昱站在她的身邊,聽她開口吩咐道:「再過上一陣子,就將其中一處專門開闢出來,用來教導三四歲的羌人孩童。」
這些孩子會說羌話但詞彙量有限,將他們投放到一個說漢話的環境中令其發生轉變,比起等到年歲漸長,再來搞這一出訓練,效果顯然要更好。
從本質定位上來說,這並不是在讓他們學大漢官話這門外語,而是在讓他們「移民」,不過這種區別就不需要對外明言了。
「還有一件事讓他們監督著。」喬琰伸手朝著已投入使用的部分指去,說道:「令其中七日試讀的讀大聲些,以便讓那些干擴建工作的都能聽到。」
隨著來投羌人的增多,這個等候就讀的時間勢必會被延長。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