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雖自己還要再看一看中原大地上各州的情況,打算再往別處看看,但徐州眼下的情況他已經看清楚了。

陶謙不是個庸才,卻不是個能在夾縫高壓中長時間生存的人。

徐州遲早要因為天子勢弱、諸侯勢大而被裹挾進相互吞併的交戰中,成為是非之地。

而陶謙手下的種種隱患若接連爆發出來,只能讓他吃盡苦頭。

那麼最適合諸葛亮成長學習的地方就只有并州。

不如到并州去!

他對如何說服諸葛亮的叔父心中有數。

諸葛玄此人能在兄長死後毅然決然地辭掉自己原本的職務,前來徐州照顧寡母,實為孝義之人。其本身的主見又並不特別強,在局勢判斷上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擾。

出於對荀彧給出參考意見的信服和對兄長後嗣的前途考慮,諸葛玄必定會接受建議,帶著幾人前往樂平。

諸葛亮也相信荀彧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問的只是:「可先生準備往何處去?」

此時的諸葛亮還並不太能理解為何荀彧不打算也一道往樂平去,明明他有幾位好友身在并州,且與他時常會有書信往來。以荀彧的本事和抱負也早不該還在賦閒狀態。

但荀彧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搖了搖頭,轉而將話題轉到了今日的授課上。

因他自知自己在徐州不會久留,也只是出於不願見少年天才被埋沒的想法才在此地教導諸葛亮,故而兩人之間並不以師徒相稱。

可或許對諸葛亮來說,這是一份不是師徒勝似師徒的關係。

------

而在此時的并州,喬琰一面讓人專門留意於自己送出去的幾份年禮的後續作用,一面拉攏起了鄭玄帶來的幾位賢才。

送給劉協和劉辯的那兩份禮物,看似促狹嘲諷,卻都有其背後的實在意義,她必須要確保其能落到實處。

而給曹操、孫策和陶謙的送人送物之禮,也正是要保證在她今年進攻董卓期間,中原局勢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算起來,未來三分天下之中的蜀漢劉備,眼下的處境倒是要比歷史上的東奔西跑寄人籬下要好,他坐在濟南相的位置上也就等同於是一地太守,有財政與軍務兩面的權柄在手。

可濟南國分屬於兗州,一旦曹操意識到各地刺史州牧都已在不斷擴張手中的勢力,也想要先拿下兗州牧的位置再圖以後,他就勢必要與劉備起衝突。

曹操麾下的外來武將謀臣姑且不論,其背後的曹家和夏侯家底蘊就比劉備深厚太多。

棗祗這種能協助曹操吸引流民的屯田人才更是為其提早一年打下了根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二者不是能相互包容的關係,劉備只能暫時往北投往袁紹,或者往東投往陶謙,依然處在一個相對被動的環境裡,對喬琰來說沒有太大的威脅。

非要說的話,喬琰也不是不能對其伸出橄欖枝,以同往長安救出劉協和盧植的名義與其聯合在一起。

但起碼現在還不是做這件事的好時候,也未免多此一舉。

比起劉備,此時更適合她的還是鄭玄推薦的崔琰和國淵。

崔琰此人在世說新語裡有一個小故事。

說的是曹操在統一了北方之後,匈奴使者前來拜見,曹操自卑於其「姿貌短小」,就讓崔琰假裝成自己接受匈奴使者的拜見,而自己抱著刀站在後頭。結果匈奴使者離開後卻說,崔琰假扮的曹操的確姿容偉岸,但後面捉刀的那位看起來才是真英雄。

這也是「為人捉刀」一詞的來源。

但這故事當然是瞎編的。

且不說曹操這種心性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外表會影響到自己的評價,便是從這故事取材的時間來看也不對。

此事取材於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接見南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之事,也就是被喬琰丟去子午嶺種地的那位,可也正是在這一年,曹操以崔琰在寫給楊訓的信中影射自己為由將其下獄,不久又令其自殺,絕無可能被曹操選為頂替自己的存在。

但反正世說新語裡瞎編的故事也不差這一個了,很難說這是不是在內涵曹操殺崔琰之事。

其中也就只有一個地方說的是對的——崔琰的外表形象和氣節操守一樣不缺。

不得不說,東漢末年名字帶「琰」的都挺有本事。

喬琰毫不含糊地將自己也給誇了進去,而後給崔琰選定了督郵這個位置。

按照她和崔琰所說的是:「季珪有青松之操,言辭堅剛,令人砥礪名節以行,我如今治下百萬人之眾,時常唯恐言行有失,為害一方,故而請季珪以鄭公所教助我。」<="<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