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喬琰拿出來了,那就是她占理。

迎著她這種坦然的目光,許攸只能回了個「是」。

喬琰又問道:「我給袁本初制定的規則中,是否說的是,若他在一年之內歸還,我甚至可以不收取他的利息?」

這是一條實在很厚道的欠債還糧附則。

即便是親戚也沒有這麼優厚待遇的。

說句實話,以袁氏四世三公的積澱,哪怕是在剛剛完成遷都鄴城的時候,也能拿得出這樣的一筆糧食。

在袁紹於鄴城立足到一年的時候,也就更加拿得出來。

可許攸跟袁紹相識多少年了,怎麼會猜不出袁紹當時的想法。

他所想的無外乎就是——

滿一年的時候喬琰正好身在涼州,若是將糧食送去,還支援了她的行軍,反給自己添堵。

大家都已是一方要員,身兼兩州軍政,還錢的舉動便是等於示弱。

這五萬石糧食放在自己的手裡,說不定還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這三個理由匯總成了一句話,不還。

這一拖就拖過了原本沒有利息的一年,直到了如今,成了這個許攸隨便算算都覺得要完蛋的數目。

要不是此時喬琰身在他的面前,許攸真是恨不得發出一句感慨。

明公啊,您若是算不清楚帳,就不應該答應這種不是按照尋常規則來制定的借債。

也更應該早早告知於他們這些下屬,讓他們來算!

對別人來說,這或許是一筆因袁紹的權勢和背景,可還可不還的欠債。

對喬琰來說卻絕不是。

她既有討債的立場,也有這個討債的資本。

更讓許攸覺得自己現在尷尬至極的是,他還是帶著這句「雙倍奉還」作為示好而來的。

若只是千石的利息,他這個五萬石的翻倍,確實可以算是示好。

也可以順著這個話茬往下說,提及昔年討伐董卓的合作,如今也未必不能再展開一次合作,充其量也就是這一次合作的內容稍微有些特別而已。

可在這個被規則放大到了天價的債務面前,許攸除了對先前喬琰制定的規則回以一個「是」字之外還能說些什麼?

此時的五萬石,在秋收之後,只能說是冀州青州所擁有的糧食中並不值得多提的數目。

那麼他先前的話,竟像是想用這樣的一筆數目來抹平袁紹逾期一年才償還的巨額債務。

這話說出來,又哪裡還是什麼示好,分明是個霸道之舉!

更讓眼前情景變得有些難堪的是,許攸他這一趟前來只帶來了這句還債意願的說辭,而並未真的將糧食帶來。

也就意味著,一旦條件並未談攏,外人未必就會覺得,這是袁紹想要直接將糧食送到并州去,而是他根本就沒有這個還債的誠意!

即便是知道了這種規則背後在鑽空子挖坑的意味又如何?

袁紹只要在去年將糧食還上,不僅不會讓他遭到任何的損失,反而有概率維繫住一個盟友關係。

當時提出這規則的喬琰只有十六歲,在忽然被盟軍索要這樣一筆糧食的時候,會想出一點無傷大雅的損招,完全可以讓人理解。

更何況,袁紹他是扶持天子的重臣,又還領著青州牧的職位,這樣的一個身份,就算不能像喬琰一般先破涼州,後進關中,在征戰上表現出頂尖的水準,起碼也必須時刻對外保持著英明睿智的形象。

喬并州挖了個坑,你袁青州也不算算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往下跳了下去,這豈不是在說,你袁紹不是個聰明人?

別人能不能在第一時間門繞明白這個問題不要緊,你袁紹不能繞不明白。

許攸一點也不奇怪,會在這一瞬間門看到喬琰的面色沉了下去,「許子遠啊許子遠,我看你們袁青州根本就沒有誠心合作的意圖,何必還派你走一趟。」

沒等許攸將那句雙方同迎鄴城天子的話說出口,喬琰便已經抬手一指,「把他給我請出去!既無還債誠心,何須白白往此地跑一趟,是來探查軍情還是看我等的笑話,何不直言來說,拐彎抹角的算什麼東西!」

許攸真是要給自己叫個冤枉了!

在沮授做出了這種判斷後,冀州方面最理智的選擇就是跟她合作,抓住這個最好的時機,絕無可能是來看笑話的。

可他開口說錯了話,喬琰也根本沒打算讓他做出補救。

在董卓身亡李傕外逃之後,長安幾乎都是喬琰的部將,她這一聲令下,許攸直接就被當做什麼有害的東西一般被拖了出去。

這些侍從甚至一路將他送到了潼關之外,愣是送出了目前被喬琰所掌控的三輔地界。<="<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