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她漫不經心地將手中的筆擱置在了一旁的架子上,問道:「子遠先生所為何來?難道袁本初是想說他其實也想來討伐董卓,只是又遲到了?」
許攸一噎。
喬琰絲毫沒給他面子地接道:「上一次他遲到了兩日有餘,這次遲到半月都不止了。」
許攸回道:「喬侯說笑了,袁青州是讓我來還糧的。兩年前喬侯借與的五萬石軍糧,如今我等連本帶利雙倍奉還,以犒喬侯為大漢行軍之勞。」
這個開場白還真讓喬琰有點意外。
這語氣里的拉攏意味實不在少數。
只不過……
「且慢!」她抬手止住了許攸接著往下說的話茬,問道:「你說……連本帶利雙倍奉還?」
許攸不明白她為何此刻笑得有些微妙,「不錯,先時冀州流民甚多,不便支出,多耽誤了一年實在是我等的不對,故而袁青州以雙倍送還,以表歉意。」
雙倍奉還,以表歉意?
一聽這話,喬琰著實沒忍住笑了出來。
她怎麼聽許攸的語氣怎麼覺得,這位與袁紹相識時間最久的謀士,居然並不知道袁紹虧欠下的是一筆多麼可怕的債務。
那袁紹也太過分了!
這種事情——怎麼能瞞著自己的得力下屬呢!
她轉頭朝著一旁的郭嘉問道:「奉孝啊,我記得那張借條是你去尋袁本初簽下的,到如今利息幾何了?」
一聽她這話,郭嘉連忙起身,擺出了個討饒的動作,口中說道:「我看君侯還是饒了我吧,我的術算能力一向不太好的。」
他邊說邊轉向了許攸的方向,「但我聽聞子遠先生乃是智計之士,想來此計與彼計也沒甚區別,不如勞駕子遠先生來算一算?」
「……?」許攸一臉迷茫地看向這一唱一和的兩人。
他怎麼聽都覺得,這好像是在說,他話中提到作為利息的五萬石糧食,居然還不夠。
可這不應該啊……
若真如此,他家明公當時是怎麼答應下來的?
袁紹是向來不喜歡做什麼虧本生意的。
懷揣著這份疑惑,當那張由袁紹簽字畫押的借條出現在他面前後,他逐字逐句地看了過去。
起先的不以為意,在他心中嘀咕過了幾個數字後,忽然變成了溢於言表的緊張。
他緊繃著神情,僵硬在了原地。
在喬琰玩味的目光中,一滴冷汗忽然從他的額角滑落了下去。
210. 210(一更) 天價債務
大漢士人對術算雖然沒什麼硬性的要求,但按照當今時代的風尚,大多是需要全面發展的。
以蔡邕為例,他在書法與文學上的造詣了得,在術算天文上的實力也不可小覷。
許攸也遵照的是這個規律。
雖他多與名士結交,置身於大漢黨爭之中,但他絕非對術算一無所知之人。
看到這個逐日翻倍的規則,多往後推算幾個數字,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可怕的事情。
這個數量它不對啊。
乍一眼看去還只是幾粒糧食的問題,但許攸的腦子還是很靈活的。
稍微多往後翻幾天,他就已經沒法報出精確數量了,就算到一個月的時候才變成一石,再翻上這一年的時間門,最後這數目哪裡是他話中所說的五萬石糧可以填補的!1
差得太遠了!
這極有可能是一筆將冀州青州府庫全部搬空,都沒法還上的債務!
許攸極力讓自己的神情舒展開來,以免在喬琰的面前露怯,但當他重新開口的時候,聲音都有那麼一點飄忽:「敢問喬侯,這個規則……」
「這個規則有什麼問題嗎?」喬琰從容回問道:「當年的討董之戰,是否是各方都在缺糧的狀態?」
這是一句不爭的事實。
彼時出征的各方郡守勢力,大多是剛到任上崗而已,大漢連年的災情又讓各地的存糧都不能算豐厚,稍有些存貨的兩人也就是打腫臉充胖子。
這樣一來,喬琰給出的五萬石糧所代表的價值,就遠不是今日的五萬石可比。
當年袁紹提出向她借糧,打的就是要她極有可能不同意,他們這頭就有理由延遲不出兵的主意。
即便她真的拿出來了,按照各州的財政狀況,這也是削薄了她的勢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