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公孫瓚的長槊剛砸在了一面盾牌上,發出了一聲悶響,下一刻,便有數支鉤鐮槍從盾牌下伸出,將他連槊帶人一道從馬背上拖拽了下來。
若非下屬救援及時,公孫瓚險些就要被扎死在此地。
但當他重新坐上馬背的時候,在他的肩頭已經多出了一道血口。
想到在方才的驚魂一刻中他所對上的那雙兇悍眼眸,公孫瓚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撤軍的信號。
做出這個決斷也並不只是因為這個緣故。
在他們接連受阻的拉扯中,劉虞的近衛軍也已經從先前的混亂中反應了過來,眼看著就能對他們形成弓弩手的合圍。
再留下去非出事不可!
公孫瓚與蹋頓捨棄了一部分殿後的士卒,殺出了一條血路,意圖與北面而來的軻比能會合,卻在此時忽然聽到了一陣響徹營地的呼喊聲,喊的正是——
「賊將已死!軻比能已死!」
張遼戍守雁門之際,與軻比能是打過交道的。
不過在這交戰的要緊時機里,他根本來不及向喬琰遠程問詢軻比能是否當殺。
為了儘快擊潰敵軍的勢力,他當機立斷地做出了擊殺軻比能而後令人高聲宣揚的決策。
遠道而來的這位鮮卑支部英豪,本以為自己將在這場突襲中打出一個未來,卻沒想到迎來的是索命一擊。
而這一道賊將已死的宣稱,何止是讓追隨軻比能而來的鮮卑騎兵陷入了恐慌和無措,也讓公孫瓚和蹋頓意識到,他們已經失去了一路盟軍,必須換一個方向走。
更讓他們未曾想到的是,先前還被他們秉洶洶氣勢所輕易衝破的外圍防線,在他們率領著殘兵離開的這一刻,橫空殺出了另外的一支隊伍。
這一隊人馬雖不及張遼與麴演的部將精銳,卻也絕非劉虞的部將可比。
在朝著他們衝撞而來的時候,竟還帶著一種不容忽視的野性難馴之態。
周遭漸漸增多的火光中,公孫瓚看到了一張他尚且留有印象的臉。
數年前的漁陽平亂中,此人作為內附大漢的南匈奴部將,曾經被強行徵調前來幽州作戰。
公孫瓚與他有過一面之緣,或許還有過一陣的協同作戰。
但在今日,身為南匈奴單于之子的於夫羅,卻是在喬琰委託了張遼與麴演協助劉虞作戰後,自請隨同前來助戰的。
早前的戰事中,他和他的匈奴騎兵混在張遼的部將中,還比之雁門戰事鍛鍊出的并州軍稍遜一籌。
這場突如其來的交戰中,他也足以成為獨領一軍的攔截者。
在公孫瓚敗退而走的隊伍中,於夫羅憑藉著捕獵所形成的絕佳動態視力,和並不算太差的夜視能力,在隊伍中捕捉到了公孫瓚的存在。
也正是在他們這一行人殺出的一瞬間,他手中早已上弦拉緊的弩箭飛射而出。
饒是交戰中的危機應變,讓公孫瓚飛快地側身避讓,這一支弩箭依然扎進了他肩頭破損的鎧甲縫隙中。
霎時間的疼痛讓公孫瓚險些將手中的長槊脫手。
可自他任職以來的無數場戰事已經讓他養成了一種本能。
若他真將武器給放下了,那才是真要完了!
想到他還留有的後手,公孫瓚一咬牙,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後軍,率領著親衛和能跟上隊伍的騎兵衝殺而出。
這支聞名幽州的鐵騎要想離開,誰也無法在此時將他們攔住。
等到劉虞和張遼會合朝著這個方向而來的時候,在已起了一層濃霧的夜色中,早就更加看不到公孫瓚的身影了。
好在……雖未留下公孫瓚,這場襲營的危機也算是過去了。
劉虞不由長出了一口氣。
公孫瓚的三方會盟少了其中一方,又遭遇了這樣一場敗績,要想再一次捲土重來只怕是不太容易了。
就算他有此心,參與進這場襲營的烏桓人吃了這樣一個虧,在無法找劉虞討要個公道的時候,就只能怪罪於公孫瓚!
他有大麻煩了!
但還未等他們為此勝而喜悅多久,在時近清晨的時候,忽有一騎自南面而來。
人還未到,一道聲音已先傳到了此地——
「不好了!」
劉虞本就因為公孫瓚來襲之事還在監督營防加固。
他聞聲看去,驚覺那竟是他長子劉和的親隨,不由生出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來人行到劉虞面前勒馬。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