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三人則各自稱王,拱衛其中的單于。

蹋頓貿然篡奪丘力居的權柄,只是因為有公孫瓚的支持,這三人才能與他和平相處,屈服於他的威懾之下。

可要知道,在靈帝初年,這三人之中本居於上谷的難樓,麾下所統領的人數幾乎達到了萬人之多,比之當時的丘力居還要多。有過這樣優勢的難樓,絕不會是輕易甘願屈居於蹋頓之下的人。

若對他們給出支持,便形成了烏桓內部相互制衡的局面。

屆時,公孫瓚到底是要有所偏幫還是要坐看烏桓內部起火,對他們冀州青州而言都是可乘之機。

袁紹拊掌笑道:「好啊,我有公與、子遠妙計,又何懼於這兩個遼東匹夫!」

他又轉頭問道:「對了,那鮮卑支部的軻比能已死,是否當給那鮮卑的騫曼以助力,令其牽制并州的一支兵馬?」

「此舉不妥,」座中的審配開口回道,「烏桓各部實力相近,尚有彼此攻訐之可能,騫曼不同。」

「他本就是被并州軍所恫嚇而逃的,又見鮮卑單于步度根為喬并州所扶持,部落越發強盛,現有軻比能再身死并州軍之手,早被嚇破膽了。明公若敢給他請個敕封,他也敢明日就去上谷郡尋并州軍請罪。」

審配這話雖說的不太好聽,但袁紹一品他話中意思也不得不承認,他所說的確實是實情。

他道:「既然如此便不必管他了,讓公孫伯圭將這支鮮卑支部收為己用便是。」

公孫瓚得了幽州牧之名後,大概不會錯過這樣一支好用的勞力。

而袁紹則是在這幾項安排落定後,環顧了一圈在場的諸人,因己方謀士的靠譜,他總算是將先前羨慕喬琰有張遼這等助力的不快心情給平復了下去。

只是聽著沮授、許攸和審配的諫言,袁紹又不免想到了在座中少了的一個人。

他心裡泛起了嘀咕,田豐去并州刺探情況的時間也不短了,按理來說,不管有沒有收穫,都應當從并州方向送個來信回來才對,為何竟像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了?

以田豐的機智,也不該出現什麼剛到并州就被喬琰發現,而後被扣押起來的情況。

更不可能是他行事怠惰,懶於回信。

想著田豐總不能就這麼消失了,袁紹盤算著,若再過半月還收不到他的消息,就讓手下往并州去找找他。

若是田豐能聽到袁紹的這番念叨,大概得將苦水給吐個乾淨了。

眼下這個失聯的情況還真不能怪他。

被張牛角直接逮到了這個「未來心腹」的位置上,他平日裡的工作與識字課都是小組作業,少有跟大量人員混雜在一起的情況。

這也就意味著,他若是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消息傳遞給自己的隨從,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更為麻煩的是,因張牛角有意讓他往科學院去學習術算,在他被提拔上來的七日後,他就被張牛角塞了批覆,打包送去樂平了。

樂平書院,是個相對來說進出自由的地方,但樂平科學院不是。

考慮到馬鈞這位研究武器的大發明家也在此地,樂平科學院是嚴格按照軍營制度管理的。

田豐還沒來得及觀察此地的院牆到底是什麼特殊的材質,就被此地的管事告知,這裡住宿工作娛樂就餐的地方一樣不缺,所以進出此地需要登記出去的目的和時間,且不能從科學院中攜帶任何東西外出。

他本著不引人懷疑的想法,決定暫時按捺住和下屬見面的衝動,等在此地學完了珠算後,他再跟張牛角申請個一天的假期,到時候一股腦將這些情報都給傳送出去。

但倒霉的田豐撞上了一件大事。

在他於此地按部就班學習珠算的第十九天,眼看著明天就可以「刑滿釋放」,樂平這裡收到了一條消息。

因劉虞繼任天子之事,長安宮殿舊址需要重新進行測繪,原洛陽靈台需在長安重建,登基的日期和流程也需要太史令及其屬官協助,所以,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需要去長安開工。

按理來說這種事情是不必牽扯到田豐的,畢竟他是屬於農具製作部門的,又不歸太史令管轄。

可教導他學習珠算的人是任鴻。

若按照太史令下屬官員的具體劃分,她現在的官職應該叫做靈台丞。

這個官職的月俸按照大漢官職條令只有一百石,卻是太史令下的頭一號從屬,可領「靈台待詔」四十多人,監管日月星氣。

自喬琰為任鴻改名到如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她在樂平專心跟隨馬倫學習,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故而當馬倫因冬日天氣而偶感風寒後,這個去長安建設新靈台的工作就交給了任鴻。

驟然接到這樣的要務,任鴻心中也是不免有點緊張的,於是她把自己能調度起來的人手都給帶上了。

非要說的話,田豐在學習珠算的時候也沒有拿出什麼很驚人的表現,頂多就是按部就班而已。

但架不住……他這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學習。

所以任鴻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也是個可以協助她工作的可造之材,直接跑去找張牛角借人去了。

田豐覺得,他在并州找工作的時候就不應該說,他是要在并州多賺錢,好將家人也給接到并州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