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從理論上來說,居庸關以東,燕山山脈以南的廣陽郡才應該叫做關內。

那也是在未來被叫做北京城的地方。

但在如今,這裡還屬於幽州苦寒之地。

也因為喬琰所統轄的并州領地範圍,那裡對她來說叫做「關外」。

隨著十一月的到來,此地早不只是在河流結冰,也已落下了鵝毛大雪,從高處的軍都山到近處的居庸關都已被一層白雪之色所覆蓋。

好在今年已有了棉衣禦寒,居庸關里又有從雁門方向運送過來的煤炭供給取暖,倒是一片巡防火熱的景象。

太史慈和邴原在喬琰的邀請下,於明日和她一道回返并州,此時身上也被分發了一件。

比起他們避禍遼東所見的景象,此地簡直不像是冬日戍防中所能見到的狀態。

或許是因為鄭玄選擇了并州長居的緣故,同為青州人的太史慈和邴原對喬琰天然便多了幾分好印象,在見到這關內戍守情形後也更添了些好感。

而當喬琰本人親臨的時候,上至張遼下至走卒對她所表現出的敬重態度,都不由讓人生出了些探尋之心。

營地內的積雪早已經被身在此地的士卒給清掃過了一次,隨後撲簌落下的,只在地面上堆積了極其單薄的一層而已。

太史慈踏過這層淺雪,見起得最早的一批士卒已經將棉衣小心地放在了油布蓬的遮蓋之下,在關城之中列隊跑動,完成晨訓的便圍攏在那裡烤火,而後將棉衣重新穿回去,而後再外面再蓋上一層皮甲。

炭火上架著一口熱鍋,裡面煮著薑湯,衣服穿妥當的便再領一碗薑湯走,而後去用早膳。

眼見這些人在繁忙之中很覺滿足的樣子,太史慈也不覺露出了個笑容。

遼東郡那個地方,怎麼說呢,那裡的太守名為公孫度,乃是在董卓篡權之時委任的。

雖然也是姓公孫,但這個公孫和公孫瓚那個公孫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他早在建寧年間就已經在朝中任職,甚至一度做到過冀州刺史的位置上,最終成了如今的遼東太守。

公孫度此人雖稱得上是嚴刑峻法,政令通達,有銳意進取之態,比起即將被袁紹敕封為遼東侯的蹋頓,和剛奪下廣陽漁陽的公孫瓚,更有一派能長遠發展的狀態,但其麾下士卒的精神面貌比起喬琰這頭所表現出的樣子,還是相差了不少。

不過這也實在怪不得公孫度。

他能接任遼東太守,乃是因為其老相識徐榮的舉薦,可董卓在長安未久,便已經被喬琰驅趕出境,連帶著徐榮也倒戈向了喬琰這頭。

若非從長安將政令送往遼東郡不易,董卓其實早想把公孫度的遼東太守給撤了。

公孫度完全是憑藉著自己在遼東的人脈積累,才坐穩的這個太守位置。

但在早先劉虞占據了幽州主導權的時候,公孫瓚退避於遼東遼西一帶,和他之間也有些摩擦,讓他不得不先將勢力集中在了中遼這裡。

隨著公孫瓚的西進,公孫度的局面倒是舒坦不少。

但一個幽州中已先被喬琰拿下了兩郡,又有烏桓、公孫瓚和公孫度的三方勢力糾葛,眼看著還是有些前景堪憂。

太史慈搖了搖頭,暫時止住了遐思。

他和邴原既然已經來到了此地,就不必多想遼東的情況了。

他原本是只打算護送邴原來此便罷了,自己並沒有投靠并州牧的想法。

可在來到此地後他又覺得,大丈夫適逢亂世還是該當建立一出功業。

他此前是因為青州州府的緣故往遼東避禍,如今卻合該選擇個效力之處。

雖還未曾想好是否真要任職於喬琰麾下,又或者是憑藉著自己的勇武擅射,往長安方向去謀求一個職務,但他已不打算再返回遼東,卻是能下個定論的。

他想到此,下意識地朝著東面的城牆關隘方向看去。

哪怕間隔著還有一段距離,憑著太史慈的眼力也不難看出,此刻登上城牆的二人正是喬琰和張遼,他便也朝著那個方向走了過去。

在城牆之下,他耳聞喬琰對著下屬吩咐了一句「取我弓來」。

等他走上了城牆的時候,這把弓就已經在喬琰的手裡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