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說是說的皮猴子,但聽他語氣里,倒是與這些士卒親近的關係居多。

荀彧打量了一眼對方,覺得應當不是自己的錯覺。

他這個一向話不多,時而讓人覺得他有些外愚的侄子,好像在跟隨喬琰征戰的兩年間,比起先前活潑了不少。

但等進了長安城後,他便暫時無暇留意荀攸的情況了,而是觀察起了周遭。

貫通南北的安門內大街長十一里,寬約十六丈,中央的六丈為天子馳道,兩側為行人官員可走。

這個路緣之間的區分已重新完成了劃定,不難讓人猜到,這同樣是為了天子登基之事而恢復的禮制。

荀彧開口問道:「我看如今的宮室還是只分布在未央宮這一側?」

荀攸回道:「對,劉公崇尚簡樸之說,故而按照早前君侯已與之商定的那樣,保留未央宮與桂宮作為宮室,前者為天子居所,後者為朝會之處。」

這兩宮都分布在他們所在大街的西側。

荀攸指了指東側,又道:「長樂宮宮室只剩殘骸了,但用來改做民居,納入一百六十閭里之中也不太合適,故而將衙署九府都搬遷到此地,此外,以劉公在幽州的直系舊部重新組建金吾衛,也屯紮在此地。」

這個距離倒是要比先前洛陽的情況易於調動,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現宮變的情況。

他們往北走出了一段後,聽荀攸繼續說道:「北面就是三廟九市和閭里所在了。」

因長安城是南高北低的情況,出北城門後就是渭水,故而當他們是從南面武關而來的時候,先看到的是宮室所在,而後才是民居。

未央宮位於南面最高之處俯瞰皇城,也眺望著北面最低處的關中平原流水。

荀彧縱然沒見到月前的長安城是何種模樣,也直覺此地在重新修整規劃後,比起原本要有秩序得多了。

他問道:「喬并州可回返長安了?」

「我就猜你會問這個問題。」荀攸不會聽不出來,荀彧話中的意思並不是在說,如果喬琰已經回來的話,是否要與之見上一面,而是在問這長安城經歷了一番突變後的勢力分布。

權臣——還是擁有兵權的權臣,與未來的天子之間孰強孰弱,極有可能是這些新到此地之人評判去處的第一標準。

見周瑜已知情識趣地與他們告辭,往客舍的方向去了,荀攸便回道:「你來得倒是時候,君侯於昨日抵達的關中,暫時駐兵在高陵,自己帶著一部分騎兵來的長安。騎兵駐紮在渭水北岸,她則帶著隨從進的長安。」

「不過她沒在城內待多久,就又出城去了,走前還同劉公要走了一個人。便是那位協助劉公在幽州屯田和制定法令的田子泰。」

之前劉虞來涼州督戰的時候,喬琰就發出過感慨,為何劉虞只是自己來了,而沒有將他那個好幫手田疇也給一併帶上。

好在如今劉虞入主關中,上谷郡有張遼戍守,田疇自然也該跟著來到長安,可算是讓喬琰感到滿意了。

按照喬琰對劉虞的說法就是,她先前在關中劃定民屯軍屯範圍的時候,劉虞還未曾決定前來,田疇也未到,她就先將這裡的統籌權柄交給了國淵和程昱。

但如今劉虞既已來了,便請田疇來接手一部分,這才符合君臣之道。

要說喬琰捨得將關中軍屯給交出去,那也將她的胃口看得太小了。

只不過是在謀劃大司馬位置之前,她還不能行差踏錯半步而已。

當年洛陽種地之事都幹過,又何妨是在長安軍屯的管理權上讓上一步。

她也未必就該算吃了虧。

這關中平原的軍屯實際上該當以郿塢、長安為節點劃分成三塊,在她於涼州并州還留有人手的情況下,關中是還缺管理型人才的。

自己兜里的不夠用了,那就用別人兜里的。

以田疇這個劉虞死忠來插手軍屯事務,也正可以為自己謀求一個好名聲。

可事實上,田疇在其中能掌握到的話語權是很有限的。

幽州的糧價穩定,可糧食畝產也遠不如并州。

田疇不需多久就會發現,在主事之餘他還需要向程昱與國淵請教不少東西,否則難免形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在這種情形下,以田疇實在的性格,他只會讓程昱作為主事人。

這才是對喬琰來說最有利的人員安排局面。

但在不明就裡的人聽來,這卻是一番為顯天子體面的舉動。

荀彧隱約能判斷出,這種磨合里依然是喬琰占據了主導權,只是連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已算是最妥帖的處理之法了。

這麼看起來,從他自抵達長安以來所見的種種,都在表現出一個信號——

喬琰所要扶持的大漢,是有劉虞這等賢人居於中央的大漢。

而她本身的世家出身以及謀求權臣高位的想法,倒也不失為是一種士族共識。

荀彧心中思量之際,聽得荀攸問道:「文若,你既已來長安了,我便不妨攤開來問了,你現下是如何想的?」

「我……」荀彧剛開了個頭,忽見一隊身著靈台待詔官服的人從他的面前經過,當即止住了話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