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不說益州這邊李儒和劉焉在齊周面前的過招,在荀悅響應了徵召入朝,崔鈞從并州趕來後,喬琰所倡議發起的法令變更調整,隨同田耕前的籌備工作,以及弘文館那邊的招募工作同時開展了起來。
春耕季節到來之後忙的是三州的百姓,春耕到來之前,忙的則是這些官員。
長安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員只知道喬琰在行軍打仗上的本事很高,跟她在政務上的合作卻很少。
如今倒是正面領教了一番。
這位喬侯該怎麼說呢……
在長安的元月氣氛未盡之際,她就已表現出了一派「人才挖一挖總是能有的,時間擠一擠也總是能有的」這種態度,不斷將人力和時間成本投入到她劃定的三線並行之中。
這種可用之人都給投入工作崗位的態度,讓先行拜謁過了天子後前來拜訪她的河南尹司馬防,在這齣拜訪之後的五日內,就將自己的長子司馬朗給送到了太常卿做事。
但事實上,眼下的情況叫做五線並行可能要更合適得多。
身在并州的馬鈞已經按照喬琰去信一封中所說的那樣,開始對神臂弓展開研究。
按照喬琰的想法就是,既然蹶張弩的存在已經被其他各方獲知了,她能憑藉著這種移動不易的武器發揮出的優勢就會大幅度削弱。
所以她不能還停留在原地。
穩固的炮台提升了,是不是就應該轉向靈活射擊了?
另一方面,并州的樂平書院已經在年假之後重新開學,繼續喬琰以十年為周期的人才培養。
同時開展著樂平月報的文化傳播工作。
這種驚人的效率,讓王允黃琬等人都理解了,為何并州軍可以在短時間內入涼州入關中,最終達成兵定長安的結果。
但同時,并州出身的官員在養生方面的行動也讓他們嘆為觀止。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位居大司農的程昱。
喬琰也從中推動了一手,以防有些人身兼數職,在這春日未到的時候就忙碌病倒了。
華佗本人暫時還不可能從并州轉入長安,改為替這些官員做定期的身體檢查。
這和華佗的行醫志向是有衝突的。
但自他來到樂平,在喬琰的提議下開始整理《備急方》這樣的東西,卻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雖還不能說與原版的《肘後備急方》去比較病症記載的完整,但其中關於各類生活中常見病症的調理、疾病的預防,以及提高身體素質的養生手段,都已經有了個可初步推廣的框架。
也很快以成文的方式給這些關中官員人手發放了一本。
拿到此物的荀悅朝著來給他送此物的荀彧看去,神情中有一瞬的無語。
荀悅和荀攸的外表是有點像的,他也不喜歡說話,故而在早前過起了隱居生活,現在能被喬琰請到長安來,倒不是喬琰一通對法令和民生的前景規劃將他給說動,而是因為荀爽荀彧和荀攸都對喬琰的行事表現出了認可。
不過這位「性沉靜,美姿容」的荀氏子弟,現在有點懷疑,他們這祖孫三輩是不是都對喬琰的認知還不夠完備。
但局勢如此,民生如此,非要荀悅說的話,他也寧可多做一些事,起碼要比早前宦官當道、士人無有出路的情況好了不知多少。
他只是忍不住跟荀彧調侃道:「我現在算是知道,你們為何要極力建議我前來了。」
因為喬琰的想法太多了,她本人又太有行動力,為了讓這些措施落成,總得挖掘出更多的人填補進崗位中。
和荀悅有同樣想法的是陳群。
陳氏有「三君」美名在外的是他的祖父、父親和叔叔,並不是他本人。
律令這個東西說起來簡單,制定起來很瑣碎,因其關係到賞罰執行,負責掌管此事的也最好是天子心腹,現在卻讓他成為了其中一員。
這很難不讓他懷疑,是知道他有多少本事的父親直接把他給賣了。
可惜這種猜測顯然不適合去當面問陳紀,陳群最多也就是在辦事的時候心中嘀咕了兩句。
何況如今這幅長安城中欣欣向榮的景象,令有真材實料之人在忙碌之餘也只覺心中歡喜就是了。
再者說來,喬琰的事務安排除卻極個別的情況之外,也只集中在成年人身上。
比如說在前來觀看天子登基典禮的樂平潛力股中,和荀彧有過一段師徒關係的諸葛亮,就在得到了喬琰的准允後參觀過一陣長安農事項目的籌備,也在從中參與了幾日。<="<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