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制益州這一面的隱患面前,喬琰的晉升無疑是他們能拿出的最好解決之法,也能讓這齣會獵變成大司馬邀大將軍狩獵張魯賊子,覆滅敵首後笑談震懾。
盧植明白這個道理。
劉虞又如何會不明白呢?
他早在喬琰將那個大將軍的位置謙讓給劉焉的時候,就覺得很是對不住她為大漢基業做出的努力,這才有了那假節鉞,加大司馬號,與准允以驃騎將軍之名開府的加增權柄。
如今能名正言順地讓她領大司馬號,反倒是讓劉虞心中那點負罪感徹底消失了。
合該如此的!
何況,若是王莽霍光之流,在擔任大司馬的時候才要讓人覺得是對皇權的凌懾,可喬琰呢?
在場中絕無一人敢說,她不是個大漢忠臣!
若自黃巾之亂開始算起,這八年間她為大漢奔走所做出的貢獻,比起旁人數十年間所為,也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又為何就不能讓她的地位對得上她所為之事?
在不可能去考慮她取漢室而代之的情況下,大司馬就是那個最合適的位置!
於是長安的百姓在兩日後聽到了一個特殊的擂鼓宣詔之言。
因樂平侯喬琰為漢室盡忠職守,竭誠復興之道,故而在三公與大將軍上重啟大司馬之位,總攝軍政之權。
百姓是不太明白這個從大司馬驃騎將軍到大司馬的意味的,甚至還得有人覺得,少了四個字豈不是還當算是減了點東西。
不過是聽著宣稱中這是對那位平定長安的并州牧的升官,想到他們這小半年間的生活轉變,不免拍手叫好。
但這個去掉四個字的冊封,對喬琰的意義絕不止如此。
在此時的紫宸殿內,她已身著官服,聆聽起了上首的聖旨宣讀。
「應天順時,受茲受命。」
「建安元年二月……制詔并州牧驃騎將軍樂平侯喬琰。」
「卿自中平年間領州牧名,統辟元戎,折衝綏遠,雖有胡戎寇邊,人多剛悍,然亦有被甲於塞,星夜追馳,斬單于於野,自是以德命官,匪躬成節。」1
「中平之末董賊為患,卿以持正衣冠漢節之表率,舉兵討賊,引白羽肅兵,旌旗蕩寇,迫賊首西逃。」
「又驅長車曜戟,至於西涼,鷹揚奮節,以平羌亂。」
「光熹年間,玉壺冰心不改,忠勇令德常在,威足關中,明察秋毫,掌衛居庸,聲浹九夷……」
「朕持褒德賞才之心,念汝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守節乘誼,以安社稷2,特加汝為大司馬,敬之哉!」
在最後一個字落定的尾音里,喬琰抬手,小心地自大鴻臚陳紀的手中接過了這一道聖旨。
劉虞登基之日,她就已經從劉虞的手裡接過了他的佩劍,一如漢初天子即位中,武將從天子手中接下高祖斬蛇劍的意思一樣,要為朝廷開闢前路,征討四方。
而如今在這加封大司馬的典儀上,她在劉虞手中又接過了旄羽節杖,以示威榮。
------
這道大司馬的敕封一下——
自今日起,她就是天子之下,從名分到權柄的第一人!
357. 357(二合一) 橫越秦嶺
十九歲的大司馬!
在絕大多數人及冠後才涉足官場的背景里,這近乎是一件匪夷所思之事。
哪怕這件事是在眾人的見證之下達成,也是因劉焉的僭位之心才被促成,當眾人步出紫宸殿的時候,依然有種說不出的恍惚。
倒是喬琰這位新晉的大司馬比起他們這些老臣從容得多。
因在被授予大司馬官職的同時,一併落在喬琰手裡的還有那會獵之名的聖旨,故而她已經和皇甫嵩以及鮮于輔商定起了此番行軍的情況。
「駐紮在陳倉的守軍因還要督轄武都郡和漢陽郡方向的情況,暫時不會有所動作,但是為求調兵之速,關中的其他守軍我會大量調走,隨後關中的戍防要交託給兩位了。」
喬琰話說到此,並無權臣架子地朝著皇甫嵩和鮮于輔都拱了拱手。
言外之意,在她出兵後,關中周遭的戍防和長安城內部的巡防情況就交給兩人了。
這種明確的放權表現,讓鮮于輔這位劉虞舊部放心了不少。
但說實話,長安城經由過先前的一番重新規整後,對宮城衙署金吾衛和民戶之間的界限分割得相當清楚,近來入關的人口在身份上也都經歷過盤查,會在安全上出現問題的可能性相當低,故而喬琰主要還是和皇甫嵩交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