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為此,他也越發確定自己來到這裡,當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這個十四歲的少年在面對考試這種對他來說新穎的評測方式,拿出了相當沉穩的答題態度,但在收到這個熊貓玩偶的時候,卻難免陷入了糾結。

他朝著一旁的諸葛亮問道:「你說君侯給我此物是什麼意思?」

他想到在第一次見到喬琰時候的情況,便猜測道:「莫非這是在說,讓我不要拘泥於非黑即白的立場?」

龐統琢磨著,當時他和諸葛亮提出的品評人物方式,其實都有其局限性,難保就是喬琰在當時不便當面說出,以防對他造成什麼打擊,而是先對他給出了鳳雛的評價,現在再來做一個提醒。

諸葛亮沉默了片刻才回道:「我覺得你不要想那麼多,這可能只是君侯喜歡而已。之前楊主簿就因為想得太多,被君侯送去白道川降職處罰去了。」

大概是聰明人比較聊得來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和龐統的不打不相識,在龐統入學樂平書院,諸葛亮也跟著回返後,這兩人也算是成了朋友。

雖然諸葛亮很是不忿一點,將龐統送來此地確認他無虞的堂兄龐山民,居然在見到了諸葛亮的二姐後,死纏爛打地也留在了樂平,但堂兄的事情不能連坐到堂弟,還是提醒一下龐統為好。

他出於直覺,喬琰可能只是隨手干出了這送獎勵禮物一事。

她甚至可能在送出之前都不知道月考第一是誰。

不過若要喬琰自己說的話,這可能也不能算是隨手。

樂平書院中學子的年齡普遍不大,她這算是做了個先期測試。

誠然,在棉花的產量還不足以供給人人有棉衣可穿的情況下,除了用於高價出售賺士族錢財的棉布衣服之外,她沒打算加入棉花玩偶的製作。但過上幾年呢?

她策馬行上子午嶺之上秦直道的時候,目光便下意識地朝著東面的上郡看去。

因第一批棉花田的面積只有二百多畝,今年擴散耕作也只是擴散到了千餘畝的數量,在整片上郡田地的範圍內依然是不起眼的區域,故而當她在這登臨高處的位置看去,也並不能看到那些棉花田的蹤影。

但總有一日,她會讓棉田成為不再需要遮遮掩掩的東西,成為上郡,乃至於是更大的範圍內獨樹一幟的景觀。

也總有一日,會讓人人都能穿得起棉衣,甚至讓棉花玩具成為一種生活中的常見之物。

她一扯韁繩,朝著南方而去。

後頭跟隨她一道回返長安的車駕中,裝著的正是從并州開採出的石灰石、粘土、石膏,以及冶鐵所生產出的礦渣。

這些東西會被送往長安做出進一步的加工。

當她回返長安後,也很快選定了這條水泥路所在的位置。

對如今的長安城來說,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從南面來的。

兗州豫州方向的人要想前來,還需要通過入潼關之前的漫長路程,故而絕大多數的人,哪怕是抱著遷移的想法,也只會止步在河南尹的地界上。

更多來投的還是益州和荊州的人。

那麼這等具有長安標誌意義的「奇觀」,也就理所當然地應該被放在長安城偏南邊的位置。

又考慮到眼下是春季而不是夏季,水泥路的養護期要有將近兩個月,這期間不能有任何人與車馬踐踏在上面……

她思前想後,盯上了劉虞在登基那日走過的御道。

這無疑可以在不影響其他道路正常走動的情況下,利用一下長安民眾的固有認知,以確保它在固化之前不會遭到人為的破壞。

幹這種改造和之前調整長安城中的布局不同,還是要跟劉虞報備一下的。

之後這條路納入長安的標誌宣傳之中,需要開放給民眾走動,也是要跟劉虞這位天子報備的。

所以在抵達長安的第二日,她就向著宮中遞出了覲見的奏表。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在她入殿覲見的時候,上首的劉虞朝著她投來的打量目光,很像是在評估——

她是不是因為將兗州喬氏這個宗族給切分了出去,在情緒上依然有些不虞,故而早早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另外一件事物上,以防自己再去多想那些糟心事。

但在聽著喬琰將此事陳說後,他的思緒又被帶了過來。

劉虞問道:「那水泥路當真能有此等宣揚長安的奇效?」

喬琰回話的語氣格外篤定,或許是因劉虞已見過她數次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他好像很難不持有信服的態度。<="<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